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3111527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CN201610046097.9有效
  • 小林研也 - 株式会社东芝
  • 2016-01-25 - 2019-08-20 - H01L29/40
  • 一种半导体装置,具备: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半导体层;半导体层内的第一导电的漂移区域;漂移区域与第一面之间的第二导电的体区域;第一导电的源极区域;第一栅极电极;在与第一栅极电极之间夹着体区域而设置的第二栅极电极;第一以及第二栅极绝缘膜;第二面与第一栅极电极之间的第一场板电极;第二面与第二栅极电极之间的第二场板电极;漂移区域内的第一导电的第一区域;设置在第一区域与体区域之间且第一导电杂质浓度比第一区域高的第二区域;以及设置在第二区域与体区域之间且第一导电杂质浓度比第二区域低的第三区域。
  • 半导体装置
  • [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CN201610137248.1有效
  • 尾原亮一;野田隆夫;堀阳一 - 株式会社东芝
  • 2016-03-10 - 2019-10-25 - H01L29/78
  • 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具备:SiC层,其具有第1面及第2面;第1电极,其与第1面相接;第1导电的第1SiC区域,其设置在SiC层内;第2导电的第2SiC区域,其至少一部分包围第1电极与第1面相接的区域而设置在SiC层内,且设置在第1SiC区域与第1面之间;第2导电的第3SiC区域,其包围第2SiC区域而设置在SiC层内,且设置在第1SiC区域与第1面之间,第2导电杂质浓度低于第3SiC区域;及第2导电的第4SiC区域,其设置在第2SiC区域与第3SiC区域之间的SiC层内,且第2导电杂质浓度高于第2SiC区域。
  • 半导体装置
  • [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CN201410413496.5在审
  • 杉田尚正 - 株式会社东芝
  • 2014-08-21 - 2015-09-09 - H01L29/861
  •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半导体器件具备:阴极电极;阳极电极;第一导电的第一半导体区域,设置在阴极电极的上侧、阳极电极的下侧;第一导电的第二半导体区域,设置在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之间,第一导电杂质浓度比第一半导体区域的杂质浓度高,被第一半导体区域围住;第二导电的第三半导体区域,设置在阳极电极和第二半导体区域之间,被第二半导体区域围住阳极电极侧的表面以外的部分;以及第四半导体区域,设置在第三半导体区域和第二半导体区域之间,围住第三半导体区域的端部
  • 半导体器件
  • [发明专利]半导体元件-CN201480081528.4有效
  • 高桥彻雄;瓜生胜美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2014-08-26 - 2019-11-05 - H01L27/04
  • 具有:有源区域,其具有在第1导电的衬底的上表面侧设置的第1导电的发射极区域、在该衬底的上表面侧设置的第2导电的基极区域和在该衬底的下表面侧设置的第2导电的集电极层;以及二极管区域,其具有在该衬底的上表面侧设置的第2导电的阳极层和在该衬底的下表面侧设置的第1导电的阴极层,该阴极层在俯视图中与该有源区域分离,在该有源区域的上表面侧形成杂质浓度比该阳极层高的第2导电的高浓度区域。
  • 半导体元件
  • [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CN201210070719.3无效
  • 河村圭子 - 株式会社东芝
  • 2012-03-16 - 2013-03-20 - H01L29/78
  • 实施方式涉及的半导体器件具备:第1导电的漏层;第1导电的漂移层,形成在上述漏层上,有效杂质浓度低于上述漏层的有效杂质浓度;第2导电的基层,形成在上述漂移层上;第1导电的源层,选择性地形成在上述基层上栅极绝缘膜,在从上述源层的上表面贯穿上述源层及上述基层的多个沟槽的内表面上形成;栅电极,被埋入上述沟槽的内部;层间绝缘膜,覆盖上述栅电极的上表面地形成在上述沟槽上,至少上表面比上述源层的上表面还位于上方;及导电性或绝缘性的接触掩膜
  •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光电变换功能元件及其制造方法-CN00806011.8无效
  • 佐藤贤次;荒川笃俊;花房干夫;野田朗 - 株式会社日本能源
  • 2000-02-02 - 2002-04-24 - H01L33/00
  • 采用包含周期表第12(2B)族元素和第16(6B)族元素的化合物半导体晶体基片、在使用位错密度或淀积物密度较低的基片的同时,通过让使第一导电的上述基片成为第二导电基片的元素从基片表面热扩散而形成pn此外,在基片前表面设置含有使第一导电的所述基片成为第二导电基片的元素的扩散源,在阻止形成对在扩散过程中所述元素在所述基片上形成的杂质能级进行补偿的缺陷的同时,通过上述扩散源吸收基片表面的杂质。由此,可对II-VI族化合物半导体的导电类型实施控制,从而使发光特性优良的光电变化功能元件的稳定制造得以实现。
  • 光电变换功能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制造方法-CN201310267626.4有效
  • 张硕;芮强;邓小社;王根毅 - 无锡华润上华半导体有限公司
  • 2013-06-28 - 2017-07-07 - H01L21/331
  • 本发明提供一种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制造方法,其包括提供具有正面和反面的晶圆,其中所述晶圆包括有第一导电类型的半导体衬底,基于所述半导体衬底在所述晶圆的正面侧形成有绝缘栅晶体管单元;在所述晶圆的正面上形成保护层;在所述晶圆的反面侧注入第二导电类型杂质离子;去除形成于所述晶圆正面上的保护层;在所述绝缘栅晶体管单元上形成第一主电极接触孔,并通过孔回流热过程对注入所述晶圆的反面侧的第二导电类型杂质离子进行激活以形成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这样,可以实现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杂质离子的高效率激活,从而更好的实现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加工。
  • 一种绝缘双极晶体管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电介质隔离半导体装置-CN200810212938.4有效
  • 秋山肇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2006-05-09 - 2009-02-18 - H01L29/78
  • 提供一种维持耐压并且通过绝缘强度高的导线布线从电极开始进行布线的电介质隔离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介质隔离半导体装置具备电介质隔离衬底,该电介质隔离衬底积层有支撑衬底、埋入电介质层以及低杂质浓度的第1导电的半导体衬底,半导体衬底具备:选择性地形成的高杂质浓度的第1导电的第1半导体区域;高杂质浓度的第2导电的第2半导体区域,以从其外周边开始隔开预定距离包围第1半导体区域的方式配置;与第1半导体区域的表面连接配置的第1主电极;与第2半导体区域的表面连接配置的第2主电极,该电介质隔离半导体装置具备:
  • 电介质隔离半导体装置
  • [发明专利]电介质隔离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CN200810212937.X有效
  • 秋山肇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2006-05-09 - 2009-02-18 - H01L29/78
  • 提供一种维持耐压并且通过绝缘强度高的导线布线从电极开始进行布线的电介质隔离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介质隔离半导体装置具备电介质隔离衬底,该电介质隔离衬底积层有支撑衬底、埋入电介质层以及低杂质浓度的第1导电的半导体衬底,半导体衬底具备:选择性地形成的高杂质浓度的第1导电的第1半导体区域;高杂质浓度的第2导电的第2半导体区域,以从其外周边开始隔开预定距离包围第1半导体区域的方式配置;与第1半导体区域的表面连接配置的第1主电极;与第2半导体区域的表面连接配置的第2主电极,该电介质隔离半导体装置具备:
  • 电介质隔离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电介质隔离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CN200610080315.7有效
  • 秋山肇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2006-05-09 - 2006-11-15 - H01L29/02
  • 提供一种维持耐压并且通过绝缘强度高的导线布线从电极开始进行布线的电介质隔离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介质隔离半导体装置具备电介质隔离衬底,该电介质隔离衬底积层有支撑衬底、埋入电介质层以及低杂质浓度的第1导电的半导体衬底,半导体衬底具备:选择性地形成的高杂质浓度的第1导电的第1半导体区域;高杂质浓度的第2导电的第2半导体区域,以从其外周边开始隔开预定距离包围第1半导体区域的方式配置;与第1半导体区域的表面连接配置的第1主电极;与第2半导体区域的表面连接配置的第2主电极,该电介质隔离半导体装置具备:
  • 电介质隔离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CN200510067671.0有效
  • 半田崇登;栗本一实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2005-04-25 - 2006-02-08 - H01L29/78
  • 在衬底(101)中栅电极(104)的下侧形成有其导电与源·漏极区域(108)不同的第一杂质层(109),在衬底(101)中第一杂质层(109)的下侧形成有其导电与源·漏极区域(108)不同的第二杂质层第一杂质层(109)在深度方向上的杂质浓度分布具有第一峰值,该第一峰值位于比源·漏极区域(108)的接合深度更浅的区域。第二杂质层(110)在深度方向上的杂质浓度分布具有第二峰值,该第二峰值位于比第一峰值更深而且比源·漏极区域(108)的接合深度更浅的区域。第一峰值的杂质浓度高于第二峰值的杂质浓度。
  •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半导体发光元件-CN200510064010.2有效
  • 田中明;小野村正明 - 株式会社东芝
  • 2005-04-05 - 2005-10-12 - H01L33/00
  • 提供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包括:形成于结晶衬底上的第1导电的第1覆盖层;形成于第1覆盖层上的有源层;形成于有源层上、防止杂质扩散到有源层中的防扩散层;形成于防扩散层上、防止注入到有源层中的载流子的溢出的与第1导电不同的第2导电的防止溢出层;以及形成于防止溢出层上的第2导电的第2覆盖层。
  • 半导体发光元件
  • [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CN201110278316.3有效
  • 小松香奈子;森冈纯;白井浩司;高桥启太;山田翼;清水茉莉子 - 株式会社东芝
  • 2011-09-19 - 2012-09-26 - H01L29/78
  • 一种半导体器件,其第1导电的第1半导体层将第1方向作为长度方向,从元件区域延伸至元件终端区域,具有第1杂质浓度,第1导电的第2半导体层在第1半导体层的下层,将第1方向作为长度方向,从元件区域延伸至元件终端区域,具有比第1杂质浓度小的第2杂质浓度,第1导电的第3半导体层将第1方向作为长度方向,从元件区域延伸至元件终端区域,具有比第2杂质浓度小的第3杂质浓度,与第2半导体层相接地配置。
  • 半导体器件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