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9161090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冲击吸收结构-CN200580007821.7无效
  • M·J·毛雷尔;E·托克利诺;G·D·沃格尔;L·P·卡塔卡;P·S·谢姆比卡;S·韦卢萨迈 -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 2005-03-10 - 2007-04-04 - B60R21/04
  • 本发明包括一个制造物品,它具有一个带有多个皱折的层,以形成能量吸收结构,每一个皱折具有一个底面和两个将所述底面与基座层连接的壁,每一个皱折的长度比所述皱折的最宽的宽度长。本发明还包括带有多层能量吸收能量吸收结构,所述吸收具有一个带有多个表面部分的层和带有多个第二表面部分的第二层,其中一个层的表面部分套装在另一个层的表面部分内,使得基座层互相邻近。本发明还包括一个步骤的制造能量吸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一个步骤中形成两个层的材料。另外,本发明包括吸收冲击能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在一对基座层上的表面部分之间的摩擦产生热。
  • 冲击吸收结构
  • [发明专利]低温余热提升能量品位的吸收式热泵系统及方法-CN200910002381.6有效
  • 苏庆泉 - 苏庆泉
  • 2009-01-08 - 2009-07-15 - F25B15/06
  • 本发明是关于低温余热提升能量品位的吸收式热泵系统及方法。该吸收式热泵系统包含热泵发生、热泵冷凝、热泵蒸发、热泵吸收、含吸收剂结晶,该吸收剂结晶器具有吸收溶液导入口,吸收溶液导出口和含吸收剂结晶的吸收溶液导出口;该吸收溶液导入口连接于热泵吸收,该吸收溶液导出口连接于热泵发生,该含吸收剂结晶的吸收溶液导出口连接于热泵吸收。另外,该吸收式热泵系统还可以包含吸收式制冷循环子系统,制冷蒸发产生的冷媒在制冷蒸发和热泵冷凝之间循环。所述低温余热提升能量品位的方法采用上述的吸收式热泵系统,以低温余热作为吸收式热泵的驱动热源,在热泵吸收中得到高品位的热量。
  • 低温余热提升能量品位吸收式热泵系统方法
  • [实用新型]全天候集热装置-CN02201579.5无效
  • 徐卫河 - 北京超强源辐射能科技有限公司
  • 2002-03-11 - 2002-12-18 - F24J2/48
  • 一种全天候集热装置,包括内部装有工质的吸收,该吸收外部罩有透明罩,透明罩与吸收之间形成真空层,该透明罩后下侧设有抛物面反射,该透明罩与吸收、反射都安装在支架上,吸收表面设有微结构层,该吸收微结构层、透明罩和反射表面分别设有具有带阻滤波特性的附膜。本实用新型的全天候集热装置,可不附加任何其它能源,不分季节、昼夜,仅以辐射换热形式从自然界空间吸收能量,做到持续供热。
  • 全天候装置
  • [发明专利]吸能式安全带-CN00130063.6无效
  • 王武生 - 王武生;余涛;封逸民
  • 2000-10-26 - 2002-05-29 - B60R22/28
  • 一种吸能式安全带,包括带扣锁座、带扣锁插扣件,能量吸收,能量吸收由吸能管和安放在其中的能量传递件组成,吸能管由导向支撑管和与其连成一体的能量吸收管组成,能量传递件包括牵拉绳,其下端系有悬垂物,上端与带扣锁插扣件的插座或带扣锁座相连接,能量吸收还包括一个与其相并接的防脱织物带,其长度基本等于所述吸能管的长度的二倍。
  • 吸能式安全带
  • [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防结垢吸收及其吸收式制冷系统和工艺-CN202310254118.6有效
  • 祝令辉;蒋英明;郭盼盼 - 安徽普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2023-03-16 - 2023-07-25 - F25B37/00
  • 本发明属于吸收式制冷及热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型防结垢吸收及其吸收式制冷系统和工艺,包括预冷吸收本体和循环水冷却吸收本体的循环水进口连接循环水冷却的循环水出口,吸收本体的循环水出口通过管道一连接预冷的循环水进口,吸收本体的贫液进口通过管道二连接预冷的贫液出口,预冷的循环水出口通过虹吸管连接循环水冷却的循环水进口。将来自于预冷的高压贫液中的高压能量转化为驱动循环水系统的动力、吸收气态制冷剂的压力能,替代循环水泵,同时提高吸收气态制冷剂的压力能提高吸收吸收效率,减少设备投资及降低系统的能耗。
  • 一种复合型结垢吸收及其制冷系统工艺
  • [发明专利]一种膜分离与热驱动联合型吸收式热泵-CN201710118820.4有效
  • 陈祥华 - 浙江蔚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2017-03-02 - 2022-07-19 - F25B30/04
  • 本发明主要公开了一种膜分离与热驱动联合型吸收式热泵,包括膜分离装置、等压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热驱动发生等,膜分离装置通过等压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连接至吸收吸收通过等压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回流至膜分离装置中,热驱动发生依次通过冷凝与蒸发连接至吸收吸收通过溶液升压泵回流至膜分离装置中,本结构设计一种将膜分离、热驱动以及能量回收相结合的制冷装置,使吸收式溶液在较低浓度段通过反渗透膜分离技术进行高效初次无相变分离后,再经过热驱动发生进行气液分离,初次无相变分离过程大大减少了后续气液分离所需的加热量以及后续气体冷凝成液体的冷却量,实现了大幅度的能源节约,具备巨大的节能潜力。
  • 一种分离驱动联合吸收式热泵
  • [实用新型]一种膜分离与热驱动联合型吸收式热泵-CN201720193884.6有效
  • 陈祥华 - 浙江蔚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2017-03-02 - 2017-12-01 - F25B30/04
  • 本实用新型主要公开了一种膜分离与热驱动联合型吸收式热泵,包括膜分离装置、等压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热驱动发生等,膜分离装置通过等压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连接至吸收吸收通过等压交换式能量回收装置回流至膜分离装置中,热驱动发生依次通过冷凝与蒸发连接至吸收吸收通过溶液升压泵回流至膜分离装置中,本结构设计一种将膜分离、热驱动以及能量回收相结合的制冷装置,使吸收式溶液在较低浓度段通过反渗透膜分离技术进行高效初次无相变分离后,再经过热驱动发生进行气液分离,初次无相变分离过程大大减少了后续气液分离所需的加热量以及后续气体冷凝成液体的冷却量,实现了大幅度的能源节约,具备巨大的节能潜力。
  • 一种分离驱动联合吸收式热泵
  • [发明专利]海水活力发电机-CN201010543572.6无效
  • 程洪亮 - 程洪亮
  • 2010-11-15 - 2011-05-04 - F01B23/10
  • 它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海水能量吸收管,交换管下方在海水里设海水能量吸收吸收上设有非金属能量液气进口和非金属能量液气出口,底座上设有电高压合力动力装置;动力带轮传动气动力和合力动力带轮,合力动力带轮传动发电机带轮,电能驱动双动力合力,压缩非金属能量液气,压缩非金属能量液气产生相变能量驱动气、液动力。他们之间相互补充,大量吸收海水能量,能实现多动力高压合成发电,耗电少,达到单相火线220V输入,三相火线380V输出增压增量发电,安全环保。只要用220V小功率输入,就能用到380V大功率电量,真正利用海水能量转换成动力发电。
  • 海水活力发电机
  • [发明专利]多功能能量吸收-CN201910601706.6有效
  • A·M·维尔;Q·沃尔什;J·桑蒂尼 - 宝得适儿童安全公司
  • 2019-07-04 - 2022-04-29 - B60N2/28
  •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可以包括:基座,构造成可操作地耦接到车辆座椅;座椅壳体,构造成在其中接收并且保护儿童;以及多功能能量吸收。座椅壳体可以可操作地耦接到基座,使得座椅壳体响应于座椅定位组件的操作可相对于基座在多个位置之间交替地移动,并且响应于锁定组件的操作可相对于基座锁定在多个位置中。多功能能量吸收可以布置在基座与座椅壳体之间。多功能能量吸收可以是座椅定位组件和锁定组件的集成部分。
  • 多功能能量吸收
  • [实用新型]单向螺旋机械接地式音箱-CN200920310688.8无效
  • 张小虹 - 张小虹
  • 2009-09-18 - 2010-06-02 - H04R1/00
  • 本实用新型由音箱箱体、喇叭和音箱内置部件组成的音箱,其中:音箱箱体上、下面对称设置有振动吸收,振动吸收之间连接有一单向螺杆,单向螺杆底端穿过音箱箱体底面的振动吸收接地,且底端为尖头接地并支撑音箱。本实用新型是由前部中间竖立的直接到地面的尖脚螺杆及其顶面和底面连接的振动吸收来独立支撑整个音箱,音箱产生的振动能量由主要支撑的振动吸收吸收后,沿着金属螺杆及时顺利的传导至地面而消除,而螺杆设计为尖脚,能阻止底板及地面的振动回流到音箱上,从而起到单向传递出振动能量的作用。
  • 单向螺旋机械接地音箱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