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016428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用高精度动态定位装置-CN202211371339.3在审
  • 吕金海;李苹;张熙俊;吴星泉;赵雪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五0试验场
  • 2022-11-03 - 2023-01-17 - G01S19/14
  • 本发明用高精度动态定位装置包括:用定位装置和岸基装置,用定位装置包括:卫星导航接收机测量模块、电源模块、数据采集与通讯控制模块、微型计算机、无线数传电台和天线,岸基装置包括:岸电源模块、岸无线数传电台设备、差分基准站设备、指挥中心监控设备和岸天线,天线接收从岸基装置发送过来实时差分数据并通过数据采集与通讯控制模块传输给卫星导航接收机测量模块,卫星导航接收机测量模块将实时解算该船位置信息通过数据采集与通讯控制模块上传给微型计算机,用于该船位置实时显示;同时无线数传电台通过天线将该船位置信息进行发布,以利于岸基装置和在其无线接收范围内其它用定位装置进行接收。
  • 高精度动态定位装置
  • [发明专利]基于GPS载波相位姿态的无人数据融合姿态测量方法-CN201710874349.1在审
  • 洪晓斌;林志宇;魏新勇 - 华南理工大学
  • 2017-09-25 - 2018-03-13 - G01S19/55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PS载波相位姿态的无人数据融合姿态测量方法,包括步骤构建两根单基线的三天线阵列,使其相互垂直;采集基线上天线阵列所收集到的各观测卫星的原始GPS载波相位信号;采用多次差分信号方法将各天线获取到的信号进行作差得到差分信号;对差分信号进行解析计算,获取基线在导航坐标系下的姿态信息;将基线在导航坐标系下姿态信息进行运动学解析求得无人三轴姿态欧拉角;采集无人惯性导航系统对无人三轴欧拉角的测量值;将两种不同姿态测量系统测量结果进行数据融合本发明可以提高无人在复杂海况下姿态测量的实时性、抗干扰性、准确性和测量效率,符合无人姿态测量的发展趋势。
  • 基于gps载波相位姿态无人数据融合测量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遥控在GPS失锁后的觇标法定位导航方法-CN201710104003.3有效
  • 甄宗坤;蔡东健;范占永 - 苏州工业园区测绘地理信息有限公司
  • 2017-02-24 - 2019-07-05 - G01S19/49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遥控在GPS失锁后的觇标法定位导航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遥控测量进入遮挡严重区域时,至少有三个觇标在遥控测量的激光扫描设备的测程范围内;(2).在视野开阔区域时,遥控测量的定位导航工作由GPS和惯性导航设备完成;当遥控测量进入遮挡严重区域前,激光扫描设备将实时的以点云的形式展现在测量系统中;(3).通过BTM定位,获得初始三维坐标;(4).继续前行,若觇标的三维坐标连续5次以上变化均小于10cm,取平均值,作为该觇标最终的三维坐标;(5).当激光扫描设备测量范围内有3个以上具有最终三维坐标的觇标时,利用觇标通过MTB定位,反向确定出遥控测量的实时位置。
  • 用于遥控gps失锁后觇标法定导航方法
  • [发明专利]用气囊变形量与内压及承载力的安全检测方法-CN201310545566.8有效
  • 余龙 - 上海交通大学
  • 2013-11-06 - 2014-02-05 - G01N3/08
  • 一种船舶与海洋工程应用领域的用气囊变形量与内压及承载力的安全检测方法,通过测量用气囊囊体材料特性,确定囊体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在船用气囊承载变形的任意工况下实时测量用气囊的压缩变形量,通过用气囊承压变形本构方程计算出相应的承载力和内部气体压力;或者实时测量用气囊的内部气体压力计算得到相应的承载力和变形量;根据用气囊囊体材料强度极限和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得到用气囊囊体材料的极限变形,即安全极限,用于用气囊的检测。本发明结合囊体材料实验,提高用气囊设计以及下水使用的安全性、科学性。
  • 气囊变形承载力安全检测方法
  • [实用新型]水下地形测量-CN201220002157.4有效
  • 杨春长;汪长余;张秋丽;王松庆;王守春;米景跃;安丽丽;蔡冲 - 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
  • 2012-01-05 - 2012-12-05 - G01C13/00
  • 本实用新型是水下地形测量。由至少1艘测量、基准站、主操控设备和遥控设备组成,基准站、主操控设备和遥控设备在岸上实施操控,基准站、主操控设备和遥控设备同时操控多艘测量测量由船体、控制系统、航行航向控制系统、定位系统、测量系统和通讯系统组成,测量的船体整体由船首和船身各自独立分段构成,设备安装柱的下端部固定设置测深仪探头,船身的承载舱内固定安装数据通讯电台、GPS电台、测深仪、GPS设备、蓄电池组、电源模块和工业控制计算机,发动机上安装启动机,启动机由点火装置、熄火开关和启动熄火检测电路构成,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结构合理,操作简便,方便灵活,安装拆卸方便,便于运输转场,适应各种不同水域的水下测量,实现水下测量自动化。
  • 水下地形测量
  • [发明专利]一种地质勘探系统-CN202211283947.9在审
  • 王善芳 - 王善芳
  • 2022-10-20 - 2023-03-14 - G01C13/00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质勘探系统,属于地质勘探系统领域,包括控制器、移动测量器及观测器,所述控制器与移动测量器无线连接,控制器能够接收移动测量器传输的数据并能够向移动测量器传输指令;所述观测器包括可升降且可折叠的三脚架,三脚架上设置有观测仪;所述移动测量器包括测绘及测绘仪,所述测绘仪竖直地连接于所述测绘的顶部,所述测绘的顶部还设置有信号传输天线,测绘内部设置有处理器、信号接收器及信号发射器,所述测绘内部设置有蓄电池,所述测绘还设置有摄像器。这种地质勘探系统具有完备的结构设置,其移动测量器可移动地对物体进行测量,可以应用于水体轮廓测量,在使用时具有高效、高精度的特性。
  • 一种地质勘探系统
  • [发明专利]模型吃水自动调节装置-CN201480064687.3在审
  • 黄胜炫;潘硕镐;林根兑;安海圣;李英延;金哲熙;金明洙;柳润圭;李昌镛 - 韩国海洋科学技术院
  • 2014-11-11 - 2016-09-28 - G01M10/00
  •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是在模型设置而测定模型的吃水且将已测量的吃水值传达于无线收发信装置之吃水测量装置;在模型设置,而与无线调节装置以无线通信,将上述吃水测量装置的测量吃水值发发送于无线调节装置,且从上述无线调节装置收到重心变更命令,而传达于重心调整装置的线收发信装置;在模型外部设置,上述吃水测量装置的测量吃水值与预先计算的设定吃水值不同之情形,产生重心变更命令之无线调节装置;及在模型设置,若上述无线调节装置的重心变更命令之情形,包括通过重锤的直线往返移动自动地变更模型的重心位置之重心调整装置;提供模型吃水自动调节装置。
  • 模型吃水自动调节装置
  • [实用新型]一种陆地用划桨划水训练模拟装置-CN202222341075.9有效
  • 罗忠义 - 罗忠义
  • 2022-09-03 - 2023-01-10 - A63B69/08
  • 本发明涉及划桨船运动技术领域,具体地,提供一种陆地用划桨划水训练模拟装置,包括划桨;水池,其内部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划桨的支撑结构,划桨与支撑结构之间滑动连接,支撑结构与划桨接触的支撑端部覆盖划桨的座板区;传感装置,至少设置在划桨与支撑结构之间、划桨与水池的系泊装置之间或者水池内,传感装置用于测量划桨与支撑结构之间的实时滑动摩擦力、用于测量划桨与系泊装置之间的实时拉力或者用于测量水流速度,传感装置与控制主机实现数据交互
  • 一种陆地划桨划水训练模拟装置
  • [发明专利]一种无人库区水下地形测量的方法-CN202211574092.5在审
  • 江一帆;周丹;毛铭祺;郑幸;潜军伟;周琰 - 浙江静远电力实业有限公司
  • 2022-12-08 - 2023-04-07 - G01C7/0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库区水下地形测量的方法,包括控制系统侧和测量系统侧,所述控制系统侧通过对无人船运行情况、航行状态及测量数值的数据信息精度值进行控制调整,利用基站的控制系统对检测收集的信息进行全面性把控;所述测量系统包括姿态传感器,通过姿态传感器对当前测量数据进行实时纠正,完成水下地形图的绘制和三维模型的生成,通过无人对单一方向上的水下地形进行实时测量,不需要工人到达现场即可完成地形测量,便利性高且测量过程简单高效,通过无人控制系统保证无人测量过程中的稳定和自动校正,测量准确度高。
  • 一种无人库区水下地形测量方法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