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092797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玻璃加工方法-CN201610986251.0在审
  • 梁泽超 - 梁泽超
  • 2016-11-09 - 2018-05-22 - C03B27/012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玻璃加工方法,包括加热所述玻璃直至其处于无应力状态;利用液氮作为冷却剂喷射所述玻璃表面使其冷却,使所述玻璃处于压缩的应力状态。采用本发明,可以沿玻璃制品的厚度建立起一个新的应力,与表层的压缩应力相互抗衡,防止制品的拉断或震裂。
  • 玻璃加工方法
  • [发明专利]玻璃加工方法-CN201110359294.3无效
  • 张圆贞 - 张圆贞
  • 2011-11-14 - 2013-05-15 - C03B27/00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玻璃加工方法,包括加热所述玻璃直至其处于无应力状态;利用液氮作为冷却剂喷射所述玻璃表面使其冷却,使所述玻璃处于压缩的应力状态。采用本发明,可以沿玻璃制品的厚度建立起一个新的应力,与表层的压缩应力相互抗衡,防止制品的拉断或震裂。
  • 玻璃加工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薄板工件残余应力测试计算方法-CN201910470869.5有效
  • 潘龙;王保升;徐振钦;洪磊;闫注文 - 南京工程学院
  • 2019-05-31 - 2020-12-15 - G01L1/2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板工件残余应力测试计算方法,包括:根据应力叠加原理求解残余应力状态下薄板工件通孔周围任意点P的应力状态,得到应变花三个应变片位置的应力计算公式;根据应力应变关系求解应变花三个应变片测量方向的应变与残余应力的关系;根据三个应变片测量方向的应变和原始应变得到测量应变和残余应力的关系;根据测量参数计算应变传递矩阵,并通过测量应变计算二维残余应力值。本发明基于弹性力学理论的应力叠加原理和应力应变关系,给出残余应力测量计算的解析公式,力学理论基础严谨,计算原理误差小,计算精度高,通用性强。
  • 一种薄板工件残余应力测试计算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管材任意方向的厚向异性系数和屈服应力测定方法-CN201911186245.7有效
  • 苑世剑;何祝斌;张坤;林艳丽 - 大连理工大学
  • 2019-11-28 - 2021-05-07 - G01N3/08
  • 一种管材任意方向的厚向异性系数和屈服应力测定方法,属于管材性能测试领域。测定方法:一、进行管材双向加载实验以获取管材在若干个双向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实验数据;二、制备管材剪切试样,获取管材纯剪切应力状态下的剪切应力、应变实验数据;三、计算达到相同塑性功时管材双向加载和纯剪切实验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值和/或塑性应变增量比值,确定管材的屈服函数和塑性势函数中的所有系数;四、建立测定管材方向的屈服应力、测定厚向异性系数的表达式;五、给定一个角度,得到管材方向的屈服应力和厚向异性系数值;六、改变角度来获得管材任意方向的屈服应力和厚向异性系数值本发明用于管材任意方向的厚向异性系数和屈服应力测定。
  • 一种管材任意方向异性系数屈服应力测定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改善底部开口轨道梁受力状态的技术-CN201610087771.8在审
  • 朱尔玉;张超;王宏亮 - 北京交通大学
  • 2016-02-17 - 2016-05-11 - E01D2/0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底部开口轨道梁受力状态的技术,涉及桥梁领域。提供一种改善底部开口轨道梁受力状态的技术,需要在轨道梁两侧腹板和底板内布置预应力筋,重点解决预应力筋的布置形式。在混凝土轨道梁(4)底板内布置后张法底板预应力束(2)或在混凝土轨道梁(4)底板内布置先张法底板预应力筋(3);在混凝土轨道梁(4)腹板内布置后张法腹板预应力束(1),以改善底部开口混凝土轨道梁(4)的受力状态在底部开口轨道梁的腹板和底板中分别施加预应力,从受力方面达到平衡荷载、避免开裂的目的。
  • 一种改善底部开口轨道梁受力状态技术
  • [发明专利]一种无损测量纳米颗粒应力状态的方法-CN200610147586.X无效
  • 杨修春;杜天伦;钱达兴;黄文旵 - 同济大学
  • 2006-12-20 - 2008-02-06 - G01N13/00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损测量纳米颗粒应力状态的新方法,属于X射线测量领域。采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测量包裹在介质材料中的纳米颗粒原子间距离,通过分析纳米颗粒原子间距离的变化,可以计算得到纳米颗粒的应力状态和大小。该方法与现有的应力测量方法最根本不同之处是采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这种无损检测方法分析测量纳米颗粒的应力。该方法从根本上填补了纳米颗粒应力分析的空白,在分析纳米颗粒的应力状态、控制纳米颗粒的有序生长和量子器件的实用化方面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 一种无损测量纳米颗粒应力状态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改善底板开口组合箱型轨道梁受力状态的技术-CN201610087785.X在审
  • 朱尔玉;褚海瑞;何春晓 - 北京交通大学
  • 2016-02-17 - 2016-08-03 - E01B25/2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底板开口组合箱型轨道梁受力状态的技术,涉及桥梁领域,具体地说是在悬挂式单轨交通底板开口组合箱型轨道梁中设置预应力,以改善底板开口组合箱型轨道梁的受力状态,包括底板开口组合箱型轨道梁(1)、后张法体外预应力束(2)、后张法底板预应力束(3)、先张法底板预应力筋(4),其特征是:在底板开口组合箱型轨道梁(1)底板内布置后张法底板预应力束(3)或在底板开口组合箱型轨道梁(1)底板内布置先张法底板预应力筋(4);在底板开口组合箱型轨道梁(1)腹板外侧布置后张法体外预应力束(2),以改善底板开口组合箱型轨道梁(1)的受力状态
  • 一种改善底板开口组合轨道梁受力状态技术
  • [发明专利]应力释放装置及带有该应力释放装置的动力工具-CN201510025946.8有效
  • 张士松;钟红风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2015-01-19 - 2018-02-23 - B25F5/00
  • 应力释放装置及带有该应力释放装置的动力工具,用于释放动力工具内夹头组件的内应力,夹头组件包括芯体、多个夹爪以及螺母外套,应力释放装置包括承力盘、动盘及设置于所述动盘与所述承力盘之间的卸力组件;当夹爪在最大张开状态附近时,所述夹爪抵持于所述动盘上;当所述夹爪相对于所述芯体由最大张开状态向合拢状态切换时,所述夹爪随所述芯体同向旋转并带动所述动盘相对于所述承力盘运动以将所述夹头组件的内应力通过所述卸力组件释放。本发明动力工具中设置有与用于释放夹爪与螺母之间的内应力应力释放装置。
  • 应力释放装置带有动力工具
  • [实用新型]一种安装锚杆的工具-CN202121323332.5有效
  • 张海峰;陈齐;程鹤;董武;王辉;雷雨;陈平;王涛 - 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 2021-06-15 - 2022-07-01 - B25B27/0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装锚杆的工具,包括:传递提拉力的提拉杆;以及与提拉杆底部固定的与预应力锚栓螺纹在卡合时为在向上提拉时呈现水平状态的钩段。由于在钩段与预应力锚栓卡合后在进行向上提拉时,钩段会与预应力锚栓螺纹呈现水平状态,通过提拉杆将预应力锚栓进行向上提拉时,提拉钩的钩段会呈现水平状态与预应力锚栓的螺纹外径段接触,即使用力过猛或预应力锚栓发生轻微的位置变动,提拉钩的钩段不会倾斜滑动将螺纹外径段拉伤损坏的问题,避免了预应力锚栓的螺纹在安装时的失效情况发生。
  • 一种安装工具
  • [发明专利]一种解剖流污吸附器工作的实现方法以及系统-CN202010119042.2在审
  • 耿风堂;张国胜;李辉;潘静;张彬;李静仪 - 耿风堂
  • 2020-02-26 - 2020-06-19 - A61M1/0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解剖流污吸附器工作的实现方法以及系统,获取吸附器长度方向上套设的若干个环状约束丝的应力检测信息;根据应力检测信息,建立吸附器表面吸附层的吸附的数据模型;结合不同流污或者体液的类型修正溶胀程度计算时所需的参数或约束丝的应力检测信息;结合吸附器当前的形变状态或者与吸附器自身和解剖创面的接触情况对应力检测信息进行修正;通过应力检测信息确定吸附器的吸附层吸附状态信息和吸附器的工作状态信息;结合吸附状态信息和工作状态信息,得到处理信息;根据处理信息反馈至吸附器,同时对吸附器工作状态进行调整。本发明通过对吸附器表层的受力情况进行监控,并结合流污的流量等信息对吸附器的工作状态进行快速的转换,提高了吸附器工作的效率。
  • 一种解剖吸附工作实现方法以及系统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