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化硅-聚酰亚胺复合介质的MIM电容器及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23229.2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88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邹冠;王勇;郭佳衢;魏鸿基;蔡文必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64 | 分类号: | H01L23/6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陈淑娴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化硅‑聚酰亚胺复合介质的MIM电容器及其制作方法,通过在电容器的上、下极板之间设置氮化硅‑聚酰亚胺复合介质结构,采用第一氮化硅层定义电容器面积,第二氮化硅层定义电容器上下极板间距,同时采用聚酰亚胺填覆凹槽,一方面提高了抵御水汽侵蚀能力,解决了电容器在温湿度偏压(THB)/偏压高加速应力测试(BHAST)等可靠性测试中失效的问题,另一方面降低了高度差导致的第二金属跨区断裂风险,增强了上极板导电能力和耐击穿能力,提高了整体性能,可运用于所有HBT MMIC上。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氮化 聚酰亚胺 复合 介质 mim 电容器 制作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氮化硅‑聚酰亚胺复合介质的MIM电容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对半导体衬底进行隔离处理;2)于衬底上沉积第一金属,蚀刻第一金属形成分隔的电容下极板和连线层;3)沉积厚度为
的第一氮化硅层,蚀刻第一氮化硅层于电容下极板上形成用于定义电容器面积的窗口;4)沉积厚度为
的第二氮化硅层,第二氮化硅层于所述窗口内形成电容的介质层并定义电容器上下极板间距;5)形成聚酰亚胺层,聚酰亚胺层填覆电容下极板和连线层之间的凹槽;6)沉积第二金属形成电容上极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123229.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括电阻器的半导体器件
- 下一篇:一种高深径比孔洞的制备方法及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