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处理废气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65846.0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07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寿哲;吴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4 | 分类号: | B01D53/74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21200 | 代理人: | 李晓亮,潘迅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对废气处理的装置,属于环境保护领域。该装置主要包括微波等离子体发生器、待处理气体进入装置、气体检测系统和尾气处理系统;待处理气体以切向气流的方式引入到待处理气体进入装置形成旋转气流经过同轴金属管的间隙,等离子体炬释放的热量通过同轴的内金属管壁传热对通过同轴管间隙的气体预加热,然后经过待处理气体进入装置的开口端加入到微波等离子体发生器放电管出口处,与由微波等离子体发生器气体注入单元注入的涡旋气流放电形成的等离子体炬有效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去除废气。本实用新型设备投资成本低,体系结构简单,能在降低能耗的情况下维持微波处理废气装置稳定持久运行,提高废气去除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微波 等离子体 处理 废气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处理废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微波等离子体发生器(1)、待处理气体进入装置(2)、气体检测系统(3)和尾气处理系统(4);所述的待处理气体进入装置(2)包括两根同轴金属管(22),同轴金属管(22)之间间隙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口端;内部金属管(23)的一端与同轴的外部金属管(24)的一端相连,形成封闭端,内部金属管(23)的另一端开放端和同轴的外部金属管(24)的开放端端面错开,并根据放电管(12)的长度调整相对位置,确定去除废气的位置,放电管(12)位于微波等离子体发生器(1)的微波等离子体耦合波导管(13)上;外部金属管(24)的开口端固定在微波等离子体发生器(1)的微波等离子体耦合波导管(13)上,同时保证放电管(12)位于同轴金属管(22)内部中心位置,开口端内部金属管(23)的端面短于外部金属管(24)的端面,放电管(12)深入内部金属管(23)内;外部金属管(24)的封闭端设有四根切向进气管(21),待处理气体(8)通过第三气体流量控制器(51)与切向进气管(21)相连,并以切向气流的方式旋转引入待处理气体进入装置(2),经过同轴金属管(22)的间隙从开口端以涡旋气流的方式进入放电管(12)出口端的等离子体炬中;所述的内部金属管(23)内嵌套内衬管(25);第一、第二工作气体(6、7)分别通过第一、第二气体流量控制器(53、52)与微波等离子体发生器(1)的工作气体注入单元(14)的进气端相连,工作气体注入单元(14)的出气端与放电管(12)的进气端相连;第一、第二工作气体(6、7)以涡旋气流的方式注入放电管(12)中,在放电管(12)中激发等离子体放电,并在流动气流的带动下于放电管(12)的出口端形成向外喷射的等离子体炬进入待处理气体进入装置(2),等离子体炬能够延伸至放电管(12)外部;待处理气体(8)通过第三气体流量控制器(51)与切向进气管(21)相连,并引入待处理气体进入装置(2);待处理气体进入装置(2)与气体检测系统(3)、尾气处理系统(4)相连,待处理气体进入装置(2)处理后的气体引入气体检测系统(3)进行检测,并通过反馈回路调整气体的流量、混合比例以及微波功率,保证输送到尾气处理系统(4)中的气体符合排放标准,最后经尾气处理系统(4)进一步处理后排放至大气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气体流量控制器(53、52、51)用来调节第一、第二工作气体(6、7)和待处理气体(8)的流速和配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1365846.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酒瓶(古法手工)
- 下一篇:包装瓶(男士保湿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