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新型双极性聚合物主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012237.5 申请日: 2017-01-04
公开(公告)号: CN106854252A 公开(公告)日: 2017-06-16
发明(设计)人: 殷成蓉;徐亚超;李璐;王超;黄维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C08F130/02 分类号: C08F130/02;C08F226/12;C08F230/02;C08F126/06;H01L21/5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1800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属于有机光电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基于咔唑的新型双极性聚合物主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该材料是以PVK作为分子骨架,通过引入吸电子基团来平衡空穴和电子的迁移率,以及利用该材料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领域,获得高效的器件性能。
搜索关键词: 一类 新型 极性 聚合物 主体 材料 设计 合成 及其 性能 研究
【主权项】:
一类新型双极性聚合物主体材料,其结构特点主要是往非共轭型的聚乙烯基咔唑(PVK)的咔唑活性位点上引入了不同结构的吸电子功能基团。其结构特征如下:其中:R为吸电子基团,化合物I和II中R的连接位点是咔唑单元1、2、3和4号位的其中之一;x、y和n为1~1000中任意数字。R具体为下列结构中的一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12237.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隔热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201611113205.6
  • 李军;魏文欣;马贵峰;王宏涛;苏玉忠;洪燕珍 - 厦门大学
  • 2016-12-07 - 2019-04-09 - C08F130/02
  • 一种隔热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隔热材料。所述隔热聚合物可为隔热聚离子液体,隔热聚离子液体的阴离子为Cl,PF6,BF4中的至少一种。隔热聚离子液体的制备:1)制备离子液体单体:在装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氮气导管的三口瓶中加入4‑乙烯基苄氯、三苯基膦和乙腈,通保护气保护,反应后得淡黄色溶液,再加入乙酸乙酯或乙醚,抽滤得到沉淀后用乙酸乙酯洗涤得到白色固体,置于真空干燥箱中除去溶剂,将产物与盐加入溶剂中通过离子交换得到产物离子液体单体;2)制备隔热聚离子液体:在装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氮气导管的三口瓶中加入离子液体、乙腈和引发剂,通氮气保护,反应后所得产物除去溶剂,即得隔热聚离子液体。
  • 基于1;1′-联-2-萘酚的纯手性分子构建多孔聚合物的方法-201710135347.0
  • 孟祥举;孙琦;肖丰收 - 浙江大学
  • 2017-03-08 - 2019-03-01 - C08F130/02
  •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的制备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基于1,1'‑联‑2‑萘酚的纯手性分子构建多孔聚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基本骨架材料溶于致孔溶剂后加入聚合引发剂;60~240℃下搅拌聚合6~48h,蒸馏回收溶剂,得到由纯手性分子构建的多孔聚合物材料;本发明通过自由基聚合一步法合成多孔手性聚合物;在合成过程中没有再额外加入单体使得所得到的手性聚合物有更好的手性诱导环境;可以通过设计乙烯基功能化的BINOL分子作为基本骨架得到一系列的手性配体;所得到的树脂孔径在0.5~200nm之间,比表面积最高可达1000m2/g。
  • 季膦盐类聚离子液体及其合成方法-201610120885.8
  • 李军;马贵峰;魏文欣;吴榕君;宋磊;王宏涛;苏玉忠;洪燕珍 - 厦门大学
  • 2016-03-03 - 2016-06-08 - C08F130/02
  • 季膦盐类聚离子液体及其合成方法,涉及聚离子液体。季膦盐类聚离子液体为聚(对乙烯苄基-三烷基季膦六氟磷酸盐),聚(对乙烯苄基-三烷基季膦四氟硼酸盐),聚(对乙烯苄基-三烷基季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先以三烷基膦与4-氯甲基苯乙烯进行反应,得对乙烯苄基-三烷基膦氯盐,再分别与六氟磷酸盐、四氟硼酸盐、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进行离子交换得到[VBTRP][PF6]、[VBTRP][BF4]、[VBTRP][Tf2N],最后通过聚合得到P[VBTRP][PF6]、P[VBTRP][BF4]、P[VBTRP][Tf2N]。可应用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附,绝热材料的改进,相转移催化及电解质材料薄膜等领域。
  • 一种聚烷基次膦酸盐的制备方法-201410426123.1
  • 钱立军;王靖宇 - 北京工商大学
  • 2014-08-26 - 2015-01-28 - C08F130/02
  • 本发明属于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聚合型阻燃剂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合大分子磷系阻燃剂聚烷基次磷酸盐的制备方法,包括两个步骤:一,采用二烯烃、与次磷酸或碱金属次磷酸盐为原料,在酸醇溶剂中,通过加入自由基引发剂,引发自由基反应聚合生成聚烷基次磷酸或碱金属聚烷基次磷酸盐;二,向第一步获得的反应产物中加入金属盐溶液或者氢氧化物进行成盐反应,制得聚烷基次磷酸盐。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聚烷基次膦酸盐时,可在常压或2个大气压以内实现加成反应,所生成产物并非传统的低分子烷基次膦酸盐,而是聚合物分子,热稳定性好,初始分解温度超过400℃,实际可达到450℃。
  • 多孔聚双膦配体材料的制备方法-201410187473.7
  • 孟祥举;孙琦;肖丰收 - 浙江大学
  • 2014-05-05 - 2014-08-06 - C08F130/02
  • 本发明涉及材料化学领域,旨在提供多孔聚双膦配体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取基本骨架材料溶于致孔溶剂中,再加入聚合引发剂,然后在60~200℃下,搅拌聚合6~48小时后,再以120℃减压蒸馏回收溶剂,即得到多孔聚双膦配体材料。本发明合成的双膦配体聚合物具有以下特点:(1)合成方法非常简单,并且具有通用性;(2)由于是由乙烯基功能化的双膦配体自聚得到的,所得到的聚合物中双膦配体的含量非常高;(3)所得到的树脂孔径在0.3~200nm之间,比表面积最高可达1600m2/g。
  • 一种可应用于光诱导枝接的人造细胞膜材料及其合成方法-201310415990.0
  • 李子寅;杨磊 - 苏州蔻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 2013-09-13 - 2014-01-01 - C08F130/0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应用于光诱导枝接的人造细胞膜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烧瓶中加入2-(十二烷基三硫代碳酸酯基)-2-甲基丙酸,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二氯甲烷,在氮气保护下搅拌溶解,逐滴加入叠氮乙醇搅拌,用稀盐酸和蒸馏水洗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黄色油状液体a;在大试管中加入MPC,中间体a,偶氮异丁腈和无水乙醇后在其均匀溶解后大试管经过三次“抽真空-通入高纯氮气”操作排去氧气后将试管在高纯氮气保护下密封进行避光反应;反应液用三氯甲烷/乙醚混合溶剂沉淀并收集固体。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实现抑制蛋白吸附、抗凝血、表面润滑等多种效果,有良好的医用前景。
  • 多孔聚季磷型离子液的制备方法-201310410837.9
  • 孟祥举;孙琦;肖丰收 - 浙江大学
  • 2013-09-10 - 2013-12-11 - C08F130/02
  • 本发明涉及材料化学领域,旨在提供多孔聚季磷型离子液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先将作为基本骨架材料的季磷型离子液体加入到致孔溶剂中,再加入聚合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并使基本骨架材料、致孔溶剂和聚合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2~40∶0.003~0.01,然后在60°C~240°C下搅拌聚合6~24小时,最后以120°C蒸馏回收溶剂,即得到多孔聚季磷型离子液。本发明通过自由基聚合一步法合成多孔聚季磷型离子液,在合成过程中没有再额外加入单体,使得多孔聚季磷型离子液的电荷密度很高,且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乙烯基功能化离子液单体,来得到不同的多孔聚季磷型离子液。
  • 磷酰胆碱结构修饰的苝酰亚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201310168393.2
  • 张弢;刘愚 - 南京大学
  • 2013-05-08 - 2013-08-14 - C08F130/02
  • 本发明提供的磷酰胆碱结构修饰的苝酰亚胺衍生物,其结构式如下。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磷酰胆碱结构修饰的苝酰亚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磷酰胆碱结构修饰的苝酰亚胺衍生物采用化学方法接枝了亲水的磷酰胆碱结构,水溶性好、荧光量子产率高、生物相容性好。其制备方法,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接枝的方法将两个含有磷酰胆碱结构的齐聚物连接到苝酰亚胺上形成一段接枝的齐聚物链,制备工艺简便、可靠、易于实现。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