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器官芯片技术的纳米颗粒肺损伤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71453.9 | 申请日: | 201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79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秦建华;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5/071 | 分类号: | C12N5/071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郑虹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器官芯片技术的纳米颗粒肺损伤评价方法,该芯片主要由上下两层PDMS粘合封接而成,由基质入口池,两个细胞入口池,废液池,细胞培养室,基质室组成;该芯片上分别侧立接种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培养一定时间后形成肺气血屏障。在肺泡上皮细胞培养室中加入纳米颗粒,在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中灌流加入单核细胞,模拟体内循环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建立体外纳米颗粒肺损伤评价模型。基于该芯片的纳米颗粒肺损伤评价模型不仅可以模拟纳米颗粒对肺气血屏障的损伤,对屏障完整性破坏进行实时监测,还能够实现同时观察气血屏障两种细胞的响应,并对单核细胞的运动实现实时追踪。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器官 芯片 技术 纳米 颗粒 损伤 评价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器官芯片,其特征在于:该器官芯片由上下两层PDMS粘合封接而成,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入口池(1),细胞外基质入口池(2),肺泡上皮细胞入口池(3),废液池(4),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5),肺泡上皮细胞培养室(6),基质室(7);所述基质室(7)两端为细胞外基质入口池(2),中间部分为“丰”字形,中间的横向结构为对称排列着7~10个栅栏结构(8),基质室(7)通过两边的栅栏结构(8)与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5)和肺泡上皮细胞培养室(6)连接;所述血管内皮细胞培养室(5)上连血管内皮细胞入口池(1),下连废液池(4);所述肺泡上皮细胞培养室(6)上连肺泡上皮细胞入口池(3),下连废液池(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071453.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