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耳刺楸酱油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469867.0 | 申请日: | 2016-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07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16 |
发明(设计)人: | 明毅强;沙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毅强 |
主分类号: | A23L27/50 | 分类号: | A23L27/50;A23L33/1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耳刺楸酱油的制作方法,所述的石耳刺楸酱油以石耳、刺楸叶为主要原料,经过石耳提取液制备、原料预处理、过滤、酶处理、过滤;黄豆预处理、混合、接种、发酵、压榨、过滤、杀菌、包装等步骤加工而成。本发明将刺楸叶采用石耳提取液进行浸泡打浆,既避免了石耳、刺楸叶营养物质的流失,又丰富了酱油成品的营养物质,对刺楸叶浆液进行复合酶处理,提高了石耳、刺楸叶的利用率。本发明方法加工的石耳刺楸酱油具有品质稳定、制作工艺简单易于掌握的优点,成品酱油气质醇香、营养均衡,具有益气活血、补脑强心、肺热咳嗽、清热解毒、除湿生肌等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耳刺楸 酱油 制作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石耳刺楸酱油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以下加工步骤:a.石耳提取液制备:将石耳去除杂质、清水淋洗后放入重量1‑2倍的浓度2‑3%的抗坏血酸钠溶液中进行萃取,萃取温度控制为80‑85℃,时间控制为20‑30min,重复萃取3‑4次,将每次的萃取液混合,在65‑70℃的环境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5‑20%,制得石耳提取液和石耳滤渣;b.原料准备:挑选新鲜的刺楸叶,将刺楸叶洗净,切碎后放入其重量65‑75%的石耳提取液中进行浸泡50‑60min,浸泡后进行用破碎设备进行打浆,制得原料浆液,向原料浆液中加入其重量0.5‑0.6%的纤维素酶、0.2‑0.3%的果胶酶,在40‑45℃的环境下联合水解50‑60min,经130‑140目筛网过滤,制得原料汁及原料渣;c.黄豆预处理:将黄豆放入其重量2‑3倍的水中,浸泡10‑15h,去除杂质,冲洗干净后滤干,放入蒸煮设备中蒸熟,取出后冷却挤压成黄豆泥,并向黄豆泥中加入其重量40‑45%的原料汁,混合搅拌均匀,制得黄豆泥坯;d.混合、接种:取黄豆泥坯100重量份、原料渣50‑55重量份、玉米粉20‑25重量份、山药粉15‑20重量份、麸皮15‑20重量份、豌豆粉10‑15重量份、食盐10‑15重量份、种曲5‑10重量份,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制成酱醅;e.发酵:采用三段式发酵方法,具体过程为,前期发酵温度为15‑18℃,发酵时间为12‑15天;前发酵结束后,向酱醅中加入酱醅重量30‑35%的石耳滤渣、4‑5%的酵母菌、0.3‑0.4%的乳酸菌,发酵温度为28‑32℃,发酵15‑20天;后期向酱醅中加入酱醅重量18‑22%的原料汁、6‑8%的石耳提取液,搅拌均匀,发酵温度为32‑36℃,发酵时间为10‑12天,制得成熟酱醅;f.压榨、过滤:将成熟酱醅投入压滤机中,压滤至酱醅含水量至6‑8%,滤液静置沉淀8‑10天,再经硅藻土精滤机过滤,制得石耳刺楸酱油;g.杀菌:将石耳刺楸酱油在80‑85℃环境下杀菌5‑6min;h.包装:将杀菌后的石耳刺楸酱油用食品级包装容器包装,经检验合格后,入干燥、通风环境中贮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毅强,未经明毅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469867.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