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事件队列的航天器故障诊断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098358.7 申请日: 2015-03-05
公开(公告)号: CN104743137B 公开(公告)日: 2017-01-04
发明(设计)人: 王政;刘端;牛和明;尚葳蕤;王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主分类号: B64G1/52 分类号: B64G1/52
代理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11009 代理人: 安丽
地址: 100080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一种基于事件队列的航天器故障诊断方法,首先获取航天器故障诊断相关数据,并判断获得的故障诊断相关数据是否满足事件注册条件,若满足,则进行事件注册,否则判断当前事件队列中的事件是否满足事件触发条件,若满足,则执行相应的开关操作,否则,结束本周期的故障诊断,本发明将判断故障发生的时序条件抽象为事件,将故障处理措施抽象为动作,通过事件队列实现故障诊断与处理,实现了复杂故障诊断与处理场景的形式化描述,为了清晰、无二义性地描述航天器故障诊断的需求提供了一种方法,该方法既有利于航天器故障诊断与处理方案设计人员清晰明了地描述航天器故障诊断需求,又有利于实现故障诊断与处理方法的复用。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事件 队列 航天器 故障诊断 方法
【主权项】:
一种基于事件队列的航天器故障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获取航天器故障诊断相关数据,所述航天器故障诊断相关数据包括航天器各敏感器和各执行机构的测量数据与反馈数据;(2)判断步骤(1)中获得的故障诊断相关数据是否满足事件注册条件,若满足,则进入步骤(3),进行事件注册,否则,进入步骤(4),直接进行事件触发的判断;所述事件为航天器各敏感器和各执行机构的开关切换操作;所述事件注册条件由项、命题和公式确定,具体为:项:Term包括下列两种形式:c或x,其中,Term为项,c为常量,x为变量,即航天器各敏感器和各执行机构的测量数据与反馈数据;命题:Proposition由Function(Term1,Term2,…,Termn)~0确定,其中,Proposition为命题,Function为关于Term的n元初等函数表达式,~为>、<或=,Term1,Term2,…,Termn均为项;公式:Formula包括下列两种形式:Proposition或(Formula1Until[n]Formula2),其中,Until为时序算子,n为时间约束;给定由多个控制周期的航天器各敏感器和各执行机构的测量数据与反馈数据构成的数据序列S=s1,s2,…sn,…,若Formula由Formula1Until[n]Formula2构成,则Formula在数据序列S上成立的条件是:存在i<=n,使得Formula1在序列集合{s1,s2,…si、s2,s3,…si、…、si‑1,si、si}的各个序列上均成立,且Formula2在si,si+1,…sn,…成立;若Formula由命题Proposition直接构成,则Formula在数据序列S上成立的条件是当且仅当Proposition在s1上成立;(3)对步骤(2)中满足注册条件的事件进行注册,进入步骤(4);具体的注册方法为:若Formula在数据序列S上成立,则将Event加入事件队列,其中,Event为触发事件;(4)判断当前事件队列中的事件是否满足事件触发条件,若满足,则执行相应的开关操作,否则,结束本周期的故障诊断;所述事件触发条件由条件和事件触发确定,具体为:条件:Condition包括下列四种形式:Formula或(!Condition)或(Condition1||Condition2)或(Condition1&&Condition2)其中,!Condition、Condition1||Condition2和Condition1&&Condition2分别表示条件的否定、析取与合取;Condition、Condition1和Condition2均为条件;事件触发:Event包括下列两种形式,Action或IF(Condition)THEN Event1ELSE Event2,其中Action是航天器各敏感器和各执行机构的开关切换动作;其语义如下:若Event由动作Action直接构成,则执行Action所代表的各敏感器和各执行机构的开关切换操作;若Event的形式为IF(Condition)THEN Event1ELSE Event2,则根据步骤(2)中的事件注册条件,判断Condition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执行Event1,否则执行Event2;所述动作Action包括三种形式,v:=e或Always[L](v:=e)或Eventually[L](v:=e),分别表示直接将进行v:=e的操作;在接下来的L个周期中,都进行v:=e的操作;在L个周期之后,再进行v:=e的操作,其中,v:=e表示将表达式e的值,赋给v所代表的变量或硬件端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098358.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基于高性能纤维织物和泡沫的柔性防护结构-201710532861.8
  • 郑世贵;闫军;于登云;王巍;常洁;宫伟伟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2017-07-03 - 2019-10-22 - B64G1/5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性能纤维织物和泡沫的柔性防护结构,包括缓冲屏、泡沫、填充屏和后墙;缓冲屏用于破裂空间碎片,泡沫用于调节防护结构的压缩量或膨胀量,填充屏用于瓦解空间碎片云,后墙用于捕获空间碎片云,缓冲屏、泡沫、填充屏、后墙通过粘着剂依次粘连。本发明通过设计填充屏,实现了结构整体折叠压缩,便于发射,弥补了传统防护结构可靠性较低的缺陷;通过粘连泡沫,达到了结构整体的防护间距突破火箭整流罩空间限制的技术效果,显著增强了防护能力,解决了传统防护结构耗能过大且环境适应性较差的问题。
  • 航天器电位自主控制膜结构-201710196530.1
  • 刘宇明;张凯;李蔓 -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 2017-03-29 - 2019-10-08 - B64G1/5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器电位自主控制膜结构,基于碳纳米管的场致发射性能制成,所述控制膜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基板为金属膜,粘贴或压紧在金属膜上的电子发射层,电子发射层为碳纳米管浆料涂覆层或碳纳米管纸,其中电子发射层上设置有聚合物膜,聚合物膜为多孔膜,聚合物膜厚度在1μm‑1mm之间。本发明的膜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直接贴附在航天器表面即可,在航天器电位达到一定值时自动开始发射电子,无需控制指令,也不需要提供电源系统。
  • 用于火箭弹射座椅程控器的多余度点火控制输出表决电路-201821888543.1
  • 成莉红;杨登仿;毛春华 -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 2018-11-15 - 2019-08-23 - B64G1/52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火箭弹射座椅程控器的多余度点火控制输出表决电路,该多余度点火控制输出表决电路种设置余度为M,表决方案中需达到的数目为N;所述表决电路包括M个余度电路Yj,j=1,2,3,……M;每个余度电路中包括N个并联的控制电路Pi,i=1,2,3,……N;所述控制电路Pi包括依次串联的耦合电容、整流二极管、限流电阻和开关三极管;对每个余度电路控制电路P1,控制电路P1中开关三极管集电极c直接连接输出信号。本实用新型表决电路全部采用通用模拟器件,器件较少,占用空间较小,成本低廉;电路设计、逻辑表决方式简单,可靠性较高;可应用于火箭弹射座椅程控器多余度点火控制输出,进行模块化设计,具有较大实用价值。
  • 一种适用于微小卫星的单向冲击隔离装置-201821689272.7
  • 赵相禹;谷松;陈善搏;高飞;张雷;姜姝羽;段胜文;孙洪雨 -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 2018-10-17 - 2019-07-12 - B64G1/52
  • 一种适用于微小卫星的单向冲击隔离装置涉及飞行器减冲击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火工品起爆对卫星内精密电子设备造成损伤的问题,装置包括结构板一、结构板二、隔冲垫和螺钉,结构板一和结构板二均包括设置在其下表面上的凸台,隔冲垫与螺钉头的高度之和小于凸台的高度;卫星主框架、结构板一、结构板二和卫星底板从上至下依次螺钉连接;结构板一、结构板二和卫星底板与螺钉连接处的上下均设有隔冲垫。本实用新型的隔离装置具有优良的纵向减振隔冲效果,将火工品爆炸时产生的冲击载荷有效的隔离吸收,解决火工品起爆对卫星内精密电子设备造成损伤,保证微小卫星发射的安全性;且能将卫星底板与卫星主框架可靠连接,保证微小卫星整星的强度和刚度。
  • 一种适用于微小卫星的三向冲击隔离装置-201821682623.1
  • 赵相禹;谷松;陈善搏;高飞;张雷;姜姝羽;段胜文;孙洪雨 -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 2018-10-17 - 2019-06-14 - B64G1/52
  • 一种适用于微小卫星的三向冲击隔离装置涉及飞行器减冲击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火工品起爆对卫星内精密电子设备造成损伤的问题,隔离装置用于安装在卫星底板和卫星主框架之间,包括结构转接板和隔冲组件;结构转接板安装在卫星底板上,结构转接板上设有通孔;隔冲组件连接卫星主框架,且隔冲组件的中部通过通孔且中部连接结构转接板。本实用新型的隔冲组件具有轴向和径向的减振隔冲效果,将爆炸螺栓等火工品爆炸时产生的冲击载荷有效的隔离吸收,使到达单机安装点的冲击载荷满足单机的使用指标,从而保证微小卫星发射的安全性;且能将原有卫星底板与卫星主框架可靠连接,保证微小卫星整星的强度和刚度。
  • 着陆缓冲装置-201821172424.6
  • 黄江平;王晨;于文泽 - 深圳市乾行航空航天材料有限公司
  • 2018-07-23 - 2019-05-31 - B64G1/52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着陆缓冲装置,包括用于辅助火箭本体保持垂直着陆的辅助着陆机构,以及一端与辅助着陆机构活动连接的缓冲吸能机构,缓冲吸能机构包括外筒,容置于外筒内的吸能元件,以及一端与辅助着陆机构活动连接且另一端伸入外筒内与吸能元件抵顶的传力杆,吸能元件为由碳纤维或玻璃纤维多层缠绕制成的复合材料管。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内置有复合材料管的缓冲吸能机构,当可回收运载火箭着陆时,通过传力杆将容置在外筒内的复合材料管压溃,来吸收可回收运载火箭着陆过程中产生的动能,使得可回收运载火箭着陆过程更加平稳,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着陆缓冲装置无法同时满足质量轻、强度高、缓冲力平稳及环境适应性好的要求的技术问题。
  • 一种基于气动力的载人火箭逃逸装置及其工作方法-201610885550.5
  • 贾华宇;李兆杰;崔海华;张逢骏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16-10-10 - 2019-01-29 - B64G1/52
  • 本发明公开基于气动力的载人火箭新型逃逸装置及其工作方法,逃逸装置包括整流罩、箭体定位模块、箭体、箭体固定模块、一级燃料贮箱、火箭骨架及箭体转动模块,火箭骨架与箭体通过箭体转动模块相连,箭体转动模块包括火箭骨架连接座、转动销及箭体连接转块,箭体连接转块与箭体相连,火箭骨架连接座与火箭骨架相连,箭体连接转块与火箭骨架连接座通过转动销转动连接,在一级燃料贮箱的外壁和箭体转动模块的内壁上设有相对齐的圆柱槽,箭体固定模块还包括设置于压缩弹簧下方的箭体固定挂钩,在一级燃料贮箱上与箭体固定挂钩相对的位置设有可伸缩箭体固定柱,在整流罩的下部对应箭体结合处的位置设有定位销,相邻的两个箭体上部组成一个定位槽。
  • 应用于低轨载人航天器的M/OD防护方法-201810176016.6
  • 安晶;杨宏;刘铭;邢涛;吴冰;杨彪;汤溢;赵铭军;范高洁;白梵露 - 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 2018-03-02 - 2019-01-29 - B64G1/52
  •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低轨载人航天器的M/OD防护方法,包括:(a)确定航天器用M/OD防护结构和防护材料;(b)根据包络及防护重量限制要求,确定航天器各舱段M/OD防护方案;(c)航天器在轨M/OD理论撞击失效风险仿真分析,初判指标满足情况;(d)进行防护结构和防护材料的超高速撞击试验,获得弹道极限方程;(e)根据试验得到的弹道极限方程修正撞击失效风险仿真分析结果;(f)评价防护方案的PNP指标及重量指标满足情况;(g)确定最终防护方案。本发明可以保障航天器10年在轨寿命;采用新防护方案,利用辐射器兼作防护板的基础上,在其中填加复合材料填充层,减少资源浪费;有效利用包络空间,节约重量,防护效果大大提高。
  • 一种适用于微小卫星的三向冲击隔离装置-201811208827.6
  • 赵相禹;谷松;陈善搏;高飞;张雷;姜姝羽;段胜文;孙洪雨 -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 2018-10-17 - 2019-01-18 - B64G1/52
  • 一种适用于微小卫星的三向冲击隔离装置涉及飞行器减冲击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火工品起爆对卫星内精密电子设备造成损伤的问题,隔离装置用于安装在卫星底板和卫星主框架之间,包括结构转接板和隔冲组件;结构转接板安装在卫星底板上,结构转接板上设有通孔;隔冲组件连接卫星主框架,且隔冲组件的中部通过通孔且中部连接结构转接板。本发明的隔冲组件具有轴向和径向的减振隔冲效果,将爆炸螺栓等火工品爆炸时产生的冲击载荷有效的隔离吸收,使到达单机安装点的冲击载荷满足单机的使用指标,从而保证微小卫星发射的安全性;且能将原有卫星底板与卫星主框架可靠连接,保证微小卫星整星的强度和刚度。
  • 一种可重复拆卸组装的飞行器头部保温舱-201610834566.3
  • 高浩;李明兵;李秀珍;朱树峰 -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
  • 2016-09-20 - 2019-01-01 - B64G1/52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重复拆卸组装的飞行器头部保温舱,包括:舱盖骨架、舱体骨架、铰链、上支耳、下支耳、开盖机构、定位安装接口、保温衣、密封圈、密封条、联接件、螺栓。舱盖骨架通过铰链与舱体骨架连接,形成前部为锥形后部为圆柱形的中空骨架结构,保温衣通过尼龙扣和扎带粘接和绑定在骨架上,保温舱后端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适配飞行器运载器在该处的外形,形成密闭空间。由于本发明特殊的结构形式,在运输时可拆卸成纵梁、横梁、联接件、螺栓、保温衣等小部件,大大减小了体积,提高运输的便捷性和经济性,方便维修、改制、扩展、储存保温舱。
  • 航天器设备冲击防护装置-201510936658.8
  • 游进;赖松柏;谷巍;周强;于泓淼 - 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 2015-12-16 - 2018-12-25 - B64G1/52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天器设备冲击防护装置,用于对航天器的火攻爆炸冲击进行防护,包括:主架结构和托架结构,其中,主架结构和托架结构均为金属骨架,设备被安装在托架结构上,主架结构与托架结构之间、主架结构与航天器的舱体结构之间以及设备与托架结构之间均通过螺栓刚性连接。因此,通过本发明的设备冲击防护装置,可以保证设备安装时的精度,使设备经历冲击环境后的安装精度得到保证,并且通过调整冲击防护装置的肋片数量及位置,可以适应不同重量设备的冲击防护要求。
  • 一种轻量化航天器羽流导向结构-201820166708.8
  • 张萃;董彦芝;刘峰;王刚;邓宇华;杨昌昊;马彬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2018-01-31 - 2018-12-04 - B64G1/52
  • 一种轻量化航天器羽流导向结构,包括蒙皮顶盖(1)、环向加强筋(2)、预制连接座(3)、着陆器顶板(4)、隔热垫片(5),用于在飞行器减速及着陆过程中控制羽流导向,该装置克服了传统平面及凹球面羽流导向稳定性差、羽流扰动力大、高温耐受性一般的问题,能够减小羽流对上升器起飞稳定性的影响和减小对温度对着陆器顶板(4)的烧蚀作用,在抵抗减速压力的同时,提供了优秀的防烧蚀能力及承载能力,适用范围广,结构稳定性高。
  • 基于能量转换的航天器电位主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201510757197.8
  • 沈自才;刘业楠;马子良;王志浩;白羽;丁义刚;田东波 -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 2015-11-09 - 2018-11-27 - B64G1/5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能量转换的航天器电位主动控制系统,包括上收集极、下收集极,之间的电能转化存储器以及检测单元,电能转化存储器与负载(或有效载荷)连接,上收集极、下收集极分别电连接设置在航天器的电位差异较大的两个部位上,当检测单元检测到两极的电位差,并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判断电位差信号是否达到一定的电位差,当达到时,开启能量转换,为电能转化存储器充电,当电位降低到一定电位时,停止充电,实现航天器电位下降到安全阈值。本发明通过不同电位的航天器部件作为能量存储充电的两极,将充电电荷导出,降低充电电位到安全阈值以下,降低了放电的风险,同时可以获得将近10W量级的能量。
  • 一种主动防护系统-201810856139.4
  • 郭禹铭 - 郭禹铭
  • 2018-07-31 - 2018-10-19 - B64G1/52
  • 本发明公开一种主动防护系统,包括:目标探测器、火控计算机、多个柔性可展开单元发射器和多个柔性可展开防护单元;目标探测器探测四周来袭对象,并将探测结果发送至火控计算机;火控计算机对四周来袭对象进行跟踪并解算,确定四周来袭对象对自身构成危险后,进一步精确计算出四周来袭对象的数量、相对坐标及速度,并发出控制指令至对应位置的柔性可展开单元发射器;柔性可展开单元发射器根据火控计算机发出的控制指令,调整发射角度,发射指定个数的柔性可展开防护单元。本发明公开的系统能够主动出击有效破碎、分散和减速来袭对象,极大地减轻了航天器的非功能模块质量,提升了航天器的防护性能。
  • 一种内连式承载隔热一体化的防护结构-201610739442.7
  • 谢宗蕻;惠文智;孙俊峰;吴师 - 西安融智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2016-08-26 - 2018-08-31 - B64G1/5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连式承载隔热一体化的防护结构,包括蒙皮、蒙皮间连接件和主结构,所述蒙皮间连接件设置在蒙皮之间,蒙皮与蒙皮间连接件相连接成光滑完整的气动表面,在蒙皮和蒙皮间连接件的下方设置有主结构;所述蒙皮和主结构之间固定设置有梯形支撑架;该防护结构不仅能够有效承受热载荷和气动载荷,还对防护结构与机体的连接形式做了详细的设计,考虑到部件损坏时可以快速拆卸并维修。
  • 一种具备在轨弹抛功能的舱外辐射器防护罩系统-201610795858.0
  • 孙维;马彬;臧晓云;赵会光;孟庆平;罗文波;成志忠;张萃;陈茹;许焕宾;周志勇;庄原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2016-08-31 - 2018-06-12 - B64G1/5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在轨弹抛功能的舱外辐射器防护罩系统,属于返回式卫星技术领域,它包括:防护罩、封口硅橡胶、解锁器、中间支座、挡块及侧部硅橡胶;防护罩的挡条组件抵触在舱体本体上;两个挡块分别固定在舱体本体上,并抵触在防护罩的端挡条上;解锁器的一端安装在舱体本体上,另一端安装在防护罩的防护罩本体的发泡子弹处;两个中间支座的一端分别固定在舱体本体上,另一端抵触在防护罩的防护罩本体上,且在中间支座与防护罩本体的接触面粘贴有硅橡胶垫;其中,两个中间支座分别位于解锁器与两个挡块之间;本发明采用防护罩与密封舱多个单边约束的方案,在保证具备承受主动段载荷刚度和强度下,实现了防护罩与密封舱的可靠分离。
  • 载人飞船返回时的人工避雷装置-201610593915.7
  • 李恩奇;果琳丽;李桢;陈冲;张志贤 - 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 2016-07-26 - 2018-02-02 - B64G1/52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载人飞船返回时的人工避雷装置,被布置在载人飞船返回舱的外侧,从而在载人飞船应急返回到雷暴云层上空时,被抛射出去以构建穿越雷区的安全通道,从而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因此,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为载人飞船在穿越雷暴云层时飞船内部的电子设备和航天员提供安全保障,通过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还可扩展应用到雷电灾害的抑制和防护中。
  • 一种防隔热/防护一体化空间碎片防护结构及其应用-201510525861.6
  • 王应德;韩成;冯坚;姜勇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2015-08-25 - 2017-12-22 - B64G1/52
  • 一种防隔热/防护一体化空间碎片防护结构及其应用,所述防护结构由前板和填充层叠放而成;所述填充层由SiC纤维织物与陶瓷纤维增强SiO2纳米气凝胶板成对交替叠放而成,SiC纤维织物一侧靠近前板。将所述防护结构应用于航天器的防隔热及碎片防护,防护性能明显优于同等面密度下的Nextel/Kevlar填充式防护结构,没有击穿损伤,防热性能好,热导率≤0.023W/m·K;所述防护结构填充层的质量≤1.08 kg,与传统的填充式Whipple防护结构相比,在质量相当的情况下,能在更高温度下发挥防隔热/防护一体化作用;通过改变填充层的厚度可以满足防热、碎片防护和减重的不同要求,可设计性较强。
  • 保护罩-201720118567.8
  • 钟波;黄科;于文泽;李志飞 - 深圳市乾行航空航天材料有限公司
  • 2017-02-08 - 2017-09-08 - B64G1/52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护罩,包括两个球冠状的端部壳体及若干个能与所述端部壳体配合形成球体的环形球面状的中部壳体,所述端部壳体及所述中部壳体均为蜂窝板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护罩具有若干个环形球面状的中部壳体及两个球冠状的端部壳体,在拼接的时候只需将前后相邻的中部壳体之间的相邻端面连接,再将端部壳体与两端的中部壳体连接即可,能够有效的减少拼接位置的数量,在保证装配精度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装配的难度,进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且蜂窝板构件的强度较高,重量较轻,结构稳定,是比较理想的缓冲吸能材料,能够有效的保护卫星内部的精密元器件。
  • 一种航天器表面电位主动控制系统-201410452549.4
  • 蒋锴;秦晓刚;王先荣;杨生胜;史亮;王鷁;李得天 -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 2014-09-05 - 2017-08-11 - B64G1/52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天器表面电位主动控制系统,通过采用液态金属离子发射器向空间发射正离子流来修正航天器表面的电流平衡,控制航天器表面电位,避免不等量带电现象,也可减少光电子扰乱等离子体离子和电子测量的能量带,接近仪器测量限制的范围,提高测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本发明的电位主动控制方法可以同时控制正电位和负电位,因此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本发明的控制系统通过采用液态金属离子发射器对航天器表面电位进行控制,从卫星电源获得加热和高压供电,因此本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
  • 空间产品的防护结构及设置方法-201310436587.6
  • 黄忞;金磊;王德佳;谢鹏儒 -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2013-09-24 - 2017-05-17 - B64G1/52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间产品的防护结构及设置方法,包括设置于空间产品外壳的外部的圆弧型防护外壳,所述圆弧型防护外壳通过机械接口与空间产品外壳固定连接,重要元器件设置于所述空间产品外壳所形成的空间内的中心位置,非重要零件设置于所述重要元器件的周围,所述非重要零件与重要元器件之间连接有加强筋。本发明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由微流星和空间碎片碰撞所带来的空间产品的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破坏,使空间产品运行期间得到有效的保护,确保其在轨运行的可靠性。
  • 一种内连式承载隔热一体化的防护结构-201620961750.X
  • 谢宗蕻;惠文智;孙俊峰;吴师 - 西安融智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2016-08-26 - 2017-03-22 - B64G1/52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连式承载隔热一体化的防护结构,包括蒙皮、蒙皮间连接件和主结构,所述蒙皮间连接件设置在蒙皮之间,蒙皮与蒙皮间连接件相连接成光滑完整的气动表面,在蒙皮和蒙皮间连接件的下方设置有主结构;所述蒙皮和主结构之间固定设置有梯形支撑架;该防护结构不仅能够有效承受热载荷和气动载荷,还对防护结构与机体的连接形式做了详细的设计,考虑到部件损坏时可以快速拆卸并维修。
  • 一种基于事件队列的航天器故障诊断方法-201510098358.7
  • 王政;刘端;牛和明;尚葳蕤;王振华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2015-03-05 - 2017-01-04 - B64G1/52
  • 一种基于事件队列的航天器故障诊断方法,首先获取航天器故障诊断相关数据,并判断获得的故障诊断相关数据是否满足事件注册条件,若满足,则进行事件注册,否则判断当前事件队列中的事件是否满足事件触发条件,若满足,则执行相应的开关操作,否则,结束本周期的故障诊断,本发明将判断故障发生的时序条件抽象为事件,将故障处理措施抽象为动作,通过事件队列实现故障诊断与处理,实现了复杂故障诊断与处理场景的形式化描述,为了清晰、无二义性地描述航天器故障诊断的需求提供了一种方法,该方法既有利于航天器故障诊断与处理方案设计人员清晰明了地描述航天器故障诊断需求,又有利于实现故障诊断与处理方法的复用。
  • 一种卫星用单向冲击隔离装置-201410466522.0
  • 顾亦磊;蒋国伟;沈海军;孔祥森;钟鸣;杜三虎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2014-09-12 - 2016-11-16 - B64G1/52
  • 本发明公开一种卫星用单向冲击隔离装置,主要由框体、盖板、底板和两块吸能材料块组成,其中,所述盖板安装在所述框体上,与所述框体面接触,且盖板与框体之间在盖板板面内存在相对位移区间,使得该方向存在冲击吸能的作用空间,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框体上,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之间为面接触,所述吸能材料块装入由所述框体、盖板以及底板形成的两个封闭空间内,并与所述框体以及所述盖板紧密配合。本发明在能可靠安全地承载被隔冲对象,保证被隔冲对象的安装刚度、强度和位置精度等的同时,有效隔离某方向冲击的传递,可靠地保证被隔冲对象具备足够小的冲击环境,达到被隔冲对象或冲击敏感部件安全地进行在轨工作的目的。
  • 一种轻小型空间传动预紧式安全保护装置-201520306246.1
  • 傅丽佳;刘仲;靳宗向;吴源兵;杜善亮;张智芳;秦彦;袁稼进;朱朝晖 -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2015-05-13 - 2015-09-16 - B64G1/52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小型空间传动预紧式安全保护装置,用于连接输出轴和传动轴,包括导向套、弹簧套筒和弹簧,导向套固定套设在输出轴上,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套上,且弹簧的一端与导向套固定连接;弹簧套筒的一端套设置在输出轴上,且相对于输出轴转动,弹簧套筒的另一端与传动轴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到弹簧套筒上。本实用新型的预紧执行元件是弹簧,通过弹簧的变形和回弹来实现机构的缓冲和恢复;在弹簧未变形时实现传动链运动的传递,通过弹簧的变形,持续增加传动链中的传递力矩,提供预紧力,实现传动力矩的缓慢加载;在驱动机构未及时停止时,通过弹簧继续转动变形,实现保护传动链结构功能。
  • 一种卫星母舰的攻击系统-201510322953.4
  • 陈庐一 - 玉树华王投资有限公司
  • 2015-06-12 - 2015-08-26 - B64G1/52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卫星母舰的攻击系统,卫星母舰在太空中向第一方向运行;所述攻击系统包括:导弹发射筒、导弹;所述导弹的头部为耐高温材料,尾部设有若干凸起,凸起设有凸起脱离控制单元,控制凸起在设定时间脱离导弹,从而实现弹道偏离原轨道。本发明提出的卫星母舰的攻击系统,可在外太空对地面或其他星球形成攻击。本发明的攻击系统能变更轨道,避免被跟踪定位;且由于本发明设定发射角度,能时导弹几乎垂直落于地面或其他星球,爆炸效果更大。此外,本发明的防御系统可以进行多重防御,对卫星母舰能有效防护。
  • 一种多层夹心充气舱体用的充气展开支撑框架-201410845747.7
  • 苗常青;卫剑征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2014-12-31 - 2015-06-10 - B64G1/52
  • 一种多层夹心充气舱体用的充气展开支撑框架。两个相邻的环形充气管之间连接有中间充气管,外端环形充气管与环形充气管之间连接有弧形充气管,形成充气展开支撑框架,所述环形充气管和中间充气管之间、外端环形充气管和弧形充气管之间、弧形充气管和环形充气管之间均相互连通。本发明发射前可随充气舱体进行柔性折叠,发射入轨后,充气展开支撑框架以充气压力作为驱动力,可沿轴向和径向分别展开,从而为充气舱体的展开提供协助,以保障充气舱体在轨充气展开的顺利完成;充气展开后,充气展开支撑框架固化成型,使框架在气体泄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结构形状,形成满足结构刚度要求的支撑框架结构,并对连接的各层囊体起到一定的约束和支撑作用。
  • 一种双层舱壁式充气舱体-201410846232.9
  • 苗常青;周佳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2014-12-31 - 2015-05-27 - B64G1/52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层舱壁式充气舱体。所述载人舱体包括内囊和外防护壳,内囊设置在外防护壳内,内囊和外防护壳之间形成碎片云团空间,充气支撑框架设置在所述碎片云团空间内;所述内囊的囊壁由气密层和承力层构成,气密层为囊壁最内层,承力层位于气密层外侧,所述外防护壳的囊壁由气密层和刚化层构成,气密层为外防护壳的最内层,刚化层为外防护壳的最外层。本发明折叠效率高、发射体积小且重量轻,内囊和外防护壳之间通过充气支撑框架连接,形成一定间距的空间,既阻断了充气舱体内外热量的传导和对流效应,有效的提高了舱体的隔热效果,又使双层充气舱体形成一种类似惠氏防护屏的防护结构,有效地提高了充气舱体空间碎片撞击防护效率。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