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桨距操纵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5033.9 | 申请日: | 2014-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9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江文;佟勇;赵勤;傅旦;王亚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27/82 | 分类号: | B64C27/8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桨距操纵杆结构,包括尾桨轴、桨距操纵杆、支承组件及助力器操纵杆,桨距操纵杆设置于尾桨轴内;支承组件设置于尾桨轴内壁与桨距操纵杆外壁之间,第一滑套位于桨距操纵杆的前端,第二滑套位于桨距操纵杆的后端,第一滑套与第二滑套均开设有用于自润滑的储油槽;助力器操纵杆设置于桨距操纵杆的前端,与桨距操纵杆一并沿尾桨轴的轴向往返运动。如此,采用第一滑套与第二滑套代替轴承进行支承,第一滑套与第二滑套的抗磨能力强,并能够通过储油槽进行自润滑,从而在桨距操纵杆相对尾桨轴往返运动时,第一滑套与第二滑套的反复运动摩擦也不会出现过度磨损或者过热等问题,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 ||
搜索关键词: | 操纵杆 结构 | ||
【主权项】:
一种桨距操纵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尾桨轴(10);桨距操纵杆(20),设置于所述尾桨轴(10)内;支承组件(30),设置于所述尾桨轴(10)内壁与所述桨距操纵杆(20)外壁之间,所述支承组件(30)包括第一滑套(310)及第二滑套(320),所述第一滑套(310)位于所述桨距操纵杆(20)的前端,所述第二滑套(320)位于所述桨距操纵杆(20)的后端,所述第一滑套(310)与所述第二滑套(320)均开设有用于自润滑的储油槽;助力器操纵杆(40),设置于所述桨距操纵杆(20)的前端,与所述桨距操纵杆(20)一并沿所述尾桨轴(10)的轴向往返运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805033.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农药喷洒无人机
- 下一篇:一种共轴式双旋翼双涵道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