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破窗逃生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310441818.2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1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唐自强;任洁;宋峰伟;祁高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21/01 | 分类号: | B60R21/01;B60R21/02;B60Q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惠文轩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车辆破窗逃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破窗逃生系统。该车辆破窗逃生系统,包括:CAN-H线、CAN-L线、分别电连接CAN-H线和CAN-L线的传感器模块、报警器模块、破窗器模块;传感器模块包括:模数转换器、第一微处理器、第一CAN控制器、第一CAN收发器和水位传感器,报警器模块包括:第二微处理器、第二CAN控制器、第二CAN收发器和蜂鸣器;破窗器模块包括:第三微处理器、第三CAN控制器、第三CAN收发器和自动破窗装置;自动破窗装置包括气体发生器、气缸体;气体发生器设置在气缸体的开口端,气缸体的底面设有通孔;气缸体的内壁滑动配合有活塞,活塞靠近气缸体的底面设有撞头,撞头与通孔滑动配合。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逃生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车辆破窗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CAN‑H线(12)、CAN‑L线(13)、分别电连接CAN‑H线(12)和CAN‑L线(13)的传感器模块、分别电连接CAN‑H线(12)和CAN‑L线(13)的报警器模块、以及分别电连接CAN‑H线(12)和CAN‑L线(13)的破窗器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模数转换器、第一微处理器、第一CAN控制器、第一CAN收发器以及固定安装在发动机舱的水位传感器,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水位传感器,输出端电连接第一微处理器的I/O接口;所述第一微处理器通过第一CAN控制器电连接第一CAN收发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CAN收发器分别电连接CAN‑H线(12)和CAN‑L线(13);所述报警器模块包括:第二微处理器、第二CAN控制器、第二CAN收发器以及固定安装在仪表盘上的蜂鸣器;所述第二微处理器的I/O接口电连接蜂鸣器,所述第二微处理器通过第二CAN控制器电连接第二CAN收发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CAN收发器分别电连接CAN‑H线(12)和CAN‑L线(13);所述破窗器模块包括:第三微处理器、第三CAN控制器、第三CAN收发器以及安装在车辆玻璃窗正面的自动破窗装置;所述第三微处理器通过第三CAN控制器电连接第三CAN收发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三CAN收发器分别电连接CAN‑H线(12)和CAN‑L线(13);所述自动破窗装置包括电连接第三微处理器输出端的气体发生器(7)、以及设置在车辆玻璃窗(1)正面的气缸体(6),气缸体(6)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设有底面;所述气体发生器(7)设置在气缸体(6)的开口端,所述气缸体(6)的底面设有通孔;所述气缸体(6)的内壁滑动配合有活塞(5),所述活塞(5)靠近所述气缸体(6)的底面设有撞头(2),所述撞头(2)与所述通孔滑动配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441818.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车爆胎辅助行走装置
- 下一篇:动车组高压系统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