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熟夏大豆品种新型种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16787.6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1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梅;顾和平;陈新;袁星星;陈华涛;崔晓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熟夏大豆品种种植方法,涉及作物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处理;适时迟播;合理稀植。采用本发明栽培方法,种子处理,提高出苗率;适当迟播,避免品种对高温的遗传脆弱性,降低落花率;合理稀植可以充分发挥其个体繁茂的特点和优势。减少灌溉、排水和补种的劳动用工2-3个,节约劳动成本40-60元/亩;大豆产量提高20%以上。本方法操作简便,适合作为长江下游夏大豆种植方法,基地或种植户或科研单位乐于接受,有极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熟夏 大豆 品种 新型 种植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中熟夏大豆品种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秸秆粉碎:前茬小麦收获后,立即用秸秆粉碎机进行秸秆粉碎,秸秆粉碎通过筛网孔径为8.0‑10.0 mm;同时施入复合肥25 kg/667 m2和有机肥300 kg/667 m2,避免由于土壤微生物在分解小麦秸秆时与大豆幼苗争夺土壤中速效氮素而使大豆苗期缺氮发黄;2)土壤消毒:将99%恶霉灵20 g和5%毒死蜱辛硫磷2 kg混合20 kg细土中人工施入667 m2大豆田,撒施均匀,防治大豆苗期根腐病、枯萎病、立枯病等作物病害,并降低根结线虫、地老虎、蝼蛄、蛴螬地下害虫的发生率;3)垄作方式:施用基肥和土壤消毒剂后,采用中型拖拉机一次性完成旋耕起垄,加厚了大豆生长的熟土层;旋耕深度为20‑25 cm;垄宽80 cm,垄高35 cm,垄间距40 cm;每垄种植大豆2行,平均行距60 cm,穴距30 cm,每穴2粒种子;4)种子处理:选取有限结荚或亚有限结荚习性,耐大豆病毒病、抗倒伏,叶形中小,株高70~90 cm,分枝3~5个,单株结荚45~50个,每荚粒数2.0个,全生育期100~120天,百粒重18‑23 g的大豆品种;选好种子后,将其放在布袋中晾晒1天,然后采用小功率超声波处理;5)适时迟播:迟播的主要效果是适当缩短营养生长期、推迟开花时间,有效避免大豆在最高温时段开花,从而提高结荚率;推荐长江下游夏大豆于6月20日‑7月10日播种,8月15日左右开花,避开了7 月20日‑8月5日的最高温度;如果迟于7月20日播种,多数夏大豆品种会因有效积温不足,不能正常成熟;6)播种方式: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时播种,播深2‑3 cm;干旱时必须坚持带水播种;如果连续阴雨,可以用小竹片挖一个2‑3 cm深小洞,播种后不要覆盖,防止土壤板结、不利于出苗;7)合理稀植:推荐每亩留苗5000‑7000株左右;密度过低,个体发育茂盛,群体发育不足,不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密度过高,个体和群体发育的矛盾难以协调,大豆生长中后期田间通风透光不良,群体的净同化率不高,病虫害发生严重;8)播种后在大豆田四周和上空1 m用尼龙网围住,以免鸟害和小动物残食大豆幼苗,定苗后撤掉尼龙网。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016787.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眼镜盒
- 下一篇:避免局部潮湿的防潮鞋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