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方形可充电电池的隔离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0761.4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2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伍必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8 | 分类号: | H01M2/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英属维京群岛托*** | 国省代码: | 维尔京群岛;VG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形可充电电池的隔离结构,其主要于两方形可充电电池的上下端部各套设有一连结套,且每相邻方形可充电电池的连结套具有相互链接的链接结构,并使每相邻方形可充电电池之间形成一安全间隙,且该安全间隙设计等于或大于该方形可充电电池厚度的五分之二,藉以避免当两相邻的该方形可充电电池同时发生故障而使其外壳膨胀时,可避免其它正常的方形可充电电池受到挤压而发生故障,藉以提升安全性及散热性。 | ||
搜索关键词: | 方形 充电电池 隔离 结构 | ||
【主权项】:
一种方形可充电电池的隔离结构,适用于套设在呈矩形块体的一第一方形可充电电池及一第二方形可充电电池电,该第一方形可充电电池具有一第一上端部、一反向于该第一上端部的第一下端部、一设于该第一上端部并设有一第一正极极头及一第一负极极头的第一顶面、一设于该第一下端部且反向于该第一顶面的第一底面、两呈对应设于该第一顶面与第一底面之间的第一变形面及第一侧面、令该两第一变形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一电池厚度;该第二方形可充电电池设于该第一方形可充电电池一侧,并具有一第二上端部、一反向于该第二上端部的第二下端部、一设于该第二上端部并设有一第二正极极头及一第二负极极头的第二顶面、一设于该第二下端部且反向于该第二顶面的第二底面、两呈对应设于该第二顶面与第二底面之间的第二变形面及第二侧面,令该两第二变形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二电池厚度;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结构包含有:一第一上连结套,具有一套设于所述第一上端部的第一上凹槽、一设于所述第一上凹槽槽底面并供该第一正极极头穿出的第一正极孔及一供该第一负极极头穿出的第一负极孔、两呈对应设于该第一上凹槽的第一上槽壁面、两分别反向于该两第一上槽壁面的第一上外壁面、及两分别设于两第一上外壁面的第一上连结部,令该第一上槽壁面与该第一上外壁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一上间隔厚度,且该第一上间隔厚度等于或大于该第一电池厚度的五分之一;一第一下连结套,具有一套设于所述第一下端部的第一下凹槽、二呈对应设于该第一下凹槽的第一下槽壁面、两分别反向于该两第一下槽壁面的第一下外壁面、及两分别设于两第一下外壁面的第一下连结部,令该第一下槽壁面与该第一下外壁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一下间隔厚度,且该第一下间隔厚度等于或大于该第一电池厚度的五分之一;一第二上连结套,具有一套设于所述第二上端部的第二上凹槽、一设于所述第二上凹槽槽底面并供该第二正极极头穿出的第二正极孔及一供该第二负极极头穿出的第二负极孔、两呈对应设于该第二上凹槽的第二上槽壁面、两分别反向于该两第二上槽壁面的第二上外壁面、及两分别设于两第二上外壁面的第二上连结部,其中的一个该第二上连结部与其中该第一上连结部连结,并使其中的一第二上外壁面与其中的一第一上外壁面贴靠,令该第二上槽壁面与该第二上外壁面 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二上间隔厚度,且该第二上间隔厚度等于或大于该第二电池厚度的五分之一;一第二下连结套,具有一套设于所述第二下端部的第二下凹槽、二呈对应设于所述第二下凹槽的第二下槽壁面、二分别反向于该两第二下槽壁面的第二下外壁面、及二分别设于两第二下外壁面的第二下连结部,其中的一该第二下连结部与其中的一该第一下连结连结,并使其中的一第二下外壁面与其中的一第一下外壁面贴靠,令该第二下槽壁面与该第二下外壁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二下间隔厚度,且该第二下间隔厚度等于或大于该第二电池厚度的五分之一。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能有限公司,未经电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33076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1,8-二羟基蒽醌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电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