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9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车辆侧部结构-CN201810540375.5有效
  • 鲇川达也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18-05-30 - 2022-11-29 - B60J5/04
  • 一种车辆侧部结构,包括:一对车门槛,在车辆侧部处,所述一对车门槛在作为车厢内部的地板部的地板面板的车辆横向上的两外侧处分别沿着车辆纵向延伸,形成闭合截面结构并且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塑性变形并吸收碰撞能量的第一冲击吸收部设置在所述一对车门槛的内部;以及侧门,其打开和关闭所述车辆侧部的车门开口部,形成闭合截面结构并且在所述车辆的侧面碰撞时塑性变形并吸收碰撞能量的第二冲击吸收部设置在所述侧门的内部的下部。
  • 车辆结构
  • [发明专利]车辆前部结构-CN201910682303.9有效
  • 鲇川达也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19-07-26 - 2022-03-15 - B62D25/08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在构成连结部件的一部分的内中央部与仪表板横向构件的后壁部之间设置有加强板。该加强板为锻造材料,并经由结合部件而分别与内中央部、仪表板横向构件的后壁部相结合(结合部)。由于锻造材料的拉伸强度较高,因此通过在连结部件的结合部上设置加强板,从而能够利用加强板来负担作用于结合部上的拉伸载荷,从而能够抑止连结部件的断裂。因此,能够经由连结部件而将从前侧面构件传递的冲击载荷向仪表板横向构件或下边梁进行传递。
  • 车辆前部结构
  • [发明专利]车身下部结构-CN201711159934.X有效
  • 鲇川达也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17-11-20 - 2021-05-25 - B62D21/00
  • 一种车身下部结构(10),包括:下框架部件(20),该下框架部件形成为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腔室,该下框架部件在构成所述腔室的壁部的内表面处具有引导部(25),下框架部件(20)设置在车身下侧处;以及强化部件(30),该强化部件形成为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腔室,该强化部件在构成第二腔室的壁部的外表面处具有多个凸起(34),强化部件(30)以使得所述多个凸起(34)接触所述引导部(25)的状态设置在下框架部件(20)的腔室内。
  • 车身下部结构
  • [发明专利]车身前部结构-CN201810730195.3有效
  • 鲇川达也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18-07-05 - 2021-05-18 - B60K1/04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结构。车身前部结构具有:车厢前壁横梁,其作为第一框架部件,并在被设置于车身前部的对动力单元室与车厢之间进行划分的车厢前壁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下部处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而延伸,且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而切断时的截面形状中在与所述车厢前壁之间形成第一封闭截面部;以及电池组,其在构成所述车厢的地板部的地板面板的车辆下方侧沿着车辆宽度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而延伸,并且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端部被结合于所述车厢前壁横梁上。
  • 车身前部结构
  • [发明专利]车身下部结构-CN201810661662.1有效
  • 鲇川达也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18-06-25 - 2021-04-06 - B62D25/20
  • 一种车身下部结构,包括电池组和一对车门槛。所述电池组安装在车辆的地板面板的车辆下侧处。所述一对车门槛分别布置在地板面板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外侧处。车门槛中的每个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沿着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剖切时的截面是闭合的。在每个车门槛内部,冲击吸收部分布置于在车辆侧视图中与所述电池组重叠的位置处,以便沿着车辆宽度方向横跨在所述车门槛的外壁和内壁之间,并且接合部分设置在所述冲击吸收部分处,将所述电池组接合至所述车门槛。
  • 车身下部结构
  • [发明专利]车辆下部结构-CN201810400181.5有效
  • 鲇川达也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18-04-28 - 2021-02-05 - B62D21/00
  • 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具备:悬架部件,其以包括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而延伸的左右的侧梁、和对所述左右的侧梁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进行连结的前后横向构件的方式,而被形成为框状;非接触式充电器,其分别被紧固在所述悬架部件的前部以及后部的左右两侧,并被所述悬架部件支承;电子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非接触式充电器的上方,并与所述非接触式充电器电连接,且分别被紧固在所述悬架部件的前部以及后部的左右两侧,并被所述悬架部件支承。
  • 车辆下部结构
  • [发明专利]车身前部结构-CN201810661141.6有效
  • 鲇川达也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18-06-25 - 2020-12-29 - B62D25/08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包括电池组、下横向构件和冲击吸收结构。所述电池组安装在车辆的地板面板的车辆下侧处。所述下横向构件在车辆的前端的下部处布置在前横向构件的车辆下侧处,并且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冲击吸收结构设置在所述下横向构件和所述电池组之间,并且吸收来自从车辆前侧输入的碰撞载荷的碰撞能量。
  • 车身前部结构
  • [发明专利]车辆下部结构-CN201710971754.5有效
  • 鲇川达也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17-10-18 - 2020-03-31 - B62D21/00
  • 提供了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包括:悬挂部件,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包括一对纵梁,该对纵梁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互相分离;车载装置,其形成为基本箱状,设置在一个纵梁与另一个纵梁之间,并且包括设置在与悬挂部件的底面基本相同的平面内的底面;以及整流部,其设置在车载装置的底面和悬挂部件的底面之中的至少一个底面处,并且被设置为朝着车辆下侧突出并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 车辆下部结构
  • [发明专利]车身下部结构-CN201711091657.3有效
  • 鲇川达也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17-11-08 - 2020-03-31 - B62D25/20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身下部结构,其包括:下部框架部件,该下部框架部件形成为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腔室形状,该下部框架部件在构成腔室形状的壁部的内表面处包括引导部,并且该下部框架部件被设置在车身下侧处;电池,该电池安装在电池框架上,并且被设置在下部框架部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处;以及强化部件,该强化部件形成为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腔室形状,该强化部件在于引导部处被支撑的状态下设置在下部框架部件的腔室内部,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观看的侧视图中,强化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电池或电池框架中的至少一者重叠。
  • 车身下部结构
  • [发明专利]车辆树脂后尾门的安装方法-CN201510427813.3有效
  • 鲇川达也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15-07-20 - 2018-10-09 - B62D65/06
  • 一种车辆树脂后尾门的安装方法,其包含:将第一定位夹具附接至车身并形成第一倾斜表面的车身侧定位步骤;将第二定位夹具附接至后尾门并形成第二倾斜表面的后尾门侧定位步骤;使所述第二倾斜表面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接触,同时将后尾门临时放置在车身上,而且使所述后尾门相对于所述车身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居中的临时放置步骤;将后尾门附接至车身的附接步骤;以及将所述第一定位夹具从所述车身拆卸且将所述第二定位夹具从所述后尾门拆卸的拆卸步骤。
  • 车辆树脂后尾门安装方法
  • [发明专利]车身结构-CN201510570628.X有效
  • 神村信哉;鲇川达也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15-09-09 - 2018-09-04 - B60J10/70
  • 一种车身结构,其包括:框架结构部(22),其构造成限定开口(24);所述框架结构部包括具有第一接合部(26C1)的第一面板(26)、具有第二接合部(34)的第二面板(28)和粘合至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的第一粘合部(36);玻璃板(20),其设置在所述开口的车辆外侧并且覆盖所述开口;以及第二粘合部(42),其粘合至所述第一面板、所述第二面板和所述玻璃板,其中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中的至少一个由树脂制成,所述第二粘合部布置成封闭或覆盖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的接合处中的间隙(40)的开口端(40A),并且所述第一粘合部布置在所述间隙内。
  • 车身结构
  • [发明专利]车辆用树脂后尾门结构-CN201510868456.4有效
  • 池田光希;鲇川达也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15-12-01 - 2018-02-23 - B60J5/10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树脂后尾门结构。该车辆用树脂后尾门结构具备树脂制的内面板,其构成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被支承于车身上的树脂后尾门的整体框架,并且在上部形成有车辆后方目视确认用的开口部;树脂制的外面板,其被配置在所述开口部的周围且相对于所述内面板而被配置在车辆外侧,且通过利用第一粘合剂而被接合在所述内面板上从而与所述内面板一起形成在内部具有封闭截面部的框架结构部;玻璃板,其通过第二粘合剂而被接合在构成所述框架结构部的所述内面板上,并从车辆外侧对所述开口部进行堵塞;抵接壁部,其构成所述内面板中的形成所述框架结构部的部分的一部分,且在所述车辆用树脂后尾门关闭了的状态下直接地或间接地与所述车身抵接。
  • 车辆树脂后尾门结构
  • [发明专利]车身前部结构-CN201480011243.3有效
  • 西田玄;松井宣明;祝原礼司;鲇川达也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14-01-08 - 2017-09-26 - B62D25/20
  • 得到能够防止或抑制前侧梁对碰撞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将该前侧梁与挡泥板部连结的连结部件来抑制微小外壳碰撞引起的车身变形的车身前部结构。车身前部结构(10)具备前侧梁(12),在车辆前端形成有前凸缘(30);吸能箱(14),在形成于车辆后端的后凸缘(40)处与前凸缘(30)接合;及连结部件(46),车辆后端接合于挡泥板部(44),并且形成于车辆前端侧的接合板部(52)以夹于前凸缘(30)与后凸缘(40)之间的状态接合于前凸缘(30),并且,相对于前侧梁(12)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部分的前端侧以在俯视图中与车辆前侧相比后侧向车宽方向外侧离开前侧梁(12)的方式倾斜。
  • 车身前部结构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