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29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离散间距可控的三维多孔骨支架离散模型构建方法-CN201110264029.7无效
  • 金文玉;陈维灯;胡庆夕;姚远 - 上海大学
  • 2011-09-08 - 2012-04-25 - G06T17/00
  •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距可控的三维多孔骨支架离散模型的构建方法。其构建步骤为:对所选真实松质骨进行扫描,以获得真实骨微观孔隙尺寸参数;按此参数构建三维骨支架实体模型;然后把实体模型转化为由三角面片表示的STL格式模型;接着对三角面片表示的STL格式模型进行三角网格细分,获得更精细的三角网格模型;接着对所得模型计算包围盒,并用八叉树法对包围盒按指定参数进行网格划分,得到离散体素模型;接着判断离散体素的位置,并对不同位置的离散体素标记;最后按三轴坐标系依次输出三维骨支架的离散模型。本构建方法在构建过程中,采用八叉树可以对模型按指定离散距离进行网格划分,离散精度的可以通过八叉树划分的次数控制,解决了以往CT扫描间距固定而无法进一步提高精度的问题。
  • 离散间距可控三维多孔支架模型构建方法
  • [发明专利]基于有限元和系统辨识的电纺丝纤维闭环控制仿真方法-CN201110386569.2无效
  • 刘媛媛;井长娟;李庆伟;刘大利;王强高;胡庆夕 - 上海大学
  • 2011-11-29 - 2012-03-28 - G05B17/0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有限元和系统辨识的电纺丝纤维闭环控制仿真方法,其步骤:(1)采用matlab软件求解建立有限元电纺丝纤维运动模型,对电纺丝纤维运动过程的模拟,获得虚拟的实验系统;(2)基于虚拟的实验系统获得输入和输出数值,采用最小二乘的系统辨识方法处理输入和输出数值,得到系统的过程传递函数;(3)整定过程传递函数控制器;(4)把控制器作用在有限元电纺丝纤维运动模型上,实现对电纺丝纤维的闭环控制仿真。该方法将基于时间的PID控制作用直接反映到有限元运动模型中,进行闭环控制仿真,消除分别独立进行电纺丝纤维运动分析和控制器的局限,降低成本,解决现有装备中纤维直径的控制,为电纺丝纤维制造装备自动化提供支持。
  • 基于有限元系统辨识纺丝纤维闭环控制仿真方法
  • [实用新型]真空注型机玻璃门铰链机构-CN201120234055.0有效
  • 胡庆夕;王超;韩琳楠;刘大利 - 上海大学
  • 2011-07-05 - 2012-03-07 - E05D7/04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真空注型机玻璃门铰链机构。包括铰链底座和铰链本体,铰链本体的一端通过铰链芯轴与铰链底座转动连接,铰链本体的另一端与玻璃门板固定连接,铰链底座与真空注型机的箱体固定连接;铰链本体设有玻璃门水平位移约束孔,约束孔为腰型孔,约束孔内穿有铰链芯轴,约束孔和铰链芯轴组成转动副,并且铰链芯轴可在约束孔中水平滑动,形成固定轴与活动腰型孔相切的机械约束。使得铰链本体可在水平方向有一定的移动空间,避免了抽真空时玻璃门受向内吸引力作用产生的硬性干涉。该铰链机构实现了真空注型机箱体与玻璃门的可靠、便捷、灵活连接。
  • 真空注型机玻璃门铰链机构
  • [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TL格式模型编程生成的刀位文件的后置处理方法-CN201110263081.0无效
  • 王超;胡庆夕;姚远;赵乾胜 - 上海大学
  • 2011-09-07 - 2012-02-15 - G05B19/18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基于STL格式模型编程生成的刀位文件的后置处理方法。其实现步骤为:导入STL格式模型到Pro/Toolmaker软件进行数控编程,选择合适的刀具及工艺参数生成刀位文件并保存为文本格式;然后对刀位文件进行预处理,将刀位文件中的快速进给运动语句、进给速度、圆弧进给运动相关信息分别合并到一行中;接着逐行读入预处理过的刀位文件并按照具体数控机床加工程序命令格式对其进行后置处理为相应的数控程序;然后对生成的数控加工程序进行优化处理;最后对生成的数控程序进行输出,在数控机床上实现零件的加工。本发明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针对STL格式模型生成的刀位文件的后置处理方法,而且在后置处理过程中,采用先多次预处理使得刀位文件每行包含了所有需要的信息,再逐行处理为数控加工程序,避免了重复处理,提高了后置处理效率。
  • 一种基于stl格式模型编程生成文件后置处理方法
  • [发明专利]药物缓释型仿生骨支架的制备方法-CN201110171394.3有效
  • 林柳兰;周丽萍;王志坤;胡庆夕;方明伦 - 上海大学
  • 2011-06-24 - 2012-01-04 - A61F2/02
  •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缓释型仿生骨支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首先构建骨支架的外形轮廓负型和宏观存储孔道模型,将外形轮廓负型和孔道模型输入成形机进行模型制造,使用熔融沉积成形工艺制备。宏观孔模型决定了药物载入腔的形状,本发明的宏观孔模型由固定在底座上的内外两层弧壁构成,内层由两段弧壁组成外层由四段弧壁组成,各层弧壁对称分布。将孔道模型、左右半环先后嵌入支架负型底座,得到支架的组合式负型。将β-磷酸钙浆料注入组合式负型,经真空静置除泡、低温冷冻、去除负型、真空冷冻干燥和高温烧结,获得有存储孔道的缓释型可生物降解的仿生骨支架。支架中储存孔道相互独立,可加载不同种类的小分子药物,或者实现同种药物的浓度梯度载入。
  • 药物缓释型仿生支架制备方法
  • [实用新型]灌注式生物反应器的灌注室-CN201120213191.1无效
  • 陈维灯;金文玉;姚远;胡庆夕 - 上海大学
  • 2011-06-23 - 2012-01-04 - C12M3/00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灌注式生物反应器的灌注室。包括灌注室壳体和骨支架夹持器,灌注室壳体有六个流体入口和六个流体出口,保证了灌注室内横截面上流体流速的均匀性。所述骨支架夹持器中,骨支架通过与骨支架密封硅胶垫圈的过盈配合固连在骨支架夹持板中央的圆孔内,且骨支架直径小于灌流室直径的1/4,保证了骨支架灌注入口流速的均匀性。所述骨支架夹持器安装在上下灌注室的卡槽内,有密封硅胶垫圈保证灌注时的密封性能。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解决了灌注式生物反应器中的灌注室内骨支架入口截面流速不均匀的问题,同时方便骨支架的安装和拆卸。为骨组织工程中的灌注式生物反应器提供了一个高效的灌注平台。
  • 灌注生物反应器
  • [实用新型]跨尺度带电射流成型的四自由度按需接收装置-CN201120114019.0有效
  • 刘媛媛;李庆伟;井长娟;胡庆夕;刘莹;韩振中 - 上海大学
  • 2011-04-19 - 2011-11-23 - B29C67/00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跨尺度带电射流成型的四自由度按需接收装置。包括底板、接收板和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安装一个Y轴移动机构,该Y轴移动机构的Y轴滑块固连一个X轴移动机构,该X轴移动机构的X轴滑块固连一个旋转圆盘接收机构,该旋转圆盘接收机构的旋转圆盘上安置所述接收板;所述底板上安装一个Z轴喷头移动机构,该Z轴喷头移动机构的Z轴滑块固连一个喷头支架,在该喷头支架上固定安装所述喷头处在所述接收板的正上方。本接收装置集平动接收和转动接收功能于一体,实现多自由度接收的组合和切换,在不改变实验装置的条件下实现一机多用。解决了平动接收装置和圆盘转动接收装置不兼容的难题,有利于实现有规律的多级带电射流体的收集。
  • 尺度带电射流成型自由度接收装置
  • [实用新型]可微量自调节的可控静电纺丝液射流系统-CN201120076047.8无效
  • 胡庆夕;王强高;刘大利;刘媛媛 - 上海大学
  • 2011-03-22 - 2011-08-17 - D01D5/0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微量自调节的可控静电纺丝液射流系统,包括系统支架、系统控制器、气压泵和喷射器,喷射器包括静电纺丝液的储料筒,储料筒的底部设有出液口,出液口与喷嘴连通,气压泵的出气口通过导气管与喷射器的进气口相连通,气压泵通过泵用驱动电机驱动,系统控制器与泵用驱动电机信号连接,系统还包括液位实时检测装置和气压实时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储料筒内的静电纺丝液的液位和导气管中的气压,并与系统控制器的信号接收端信号连接。通过电机的转速和转向,能实现供气压力的精确快速无级可调,通过压力信号作为反馈值,可避免了成型过程中液珠和流涎现象。系统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可实现性强,操作方便。
  • 微量调节可控静电纺丝射流系统
  • [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孔隙网络模型的仿生骨支架设计方法-CN201010584974.0有效
  • 胡庆夕;郭俊;姚远 - 上海大学
  • 2010-12-13 - 2011-06-08 - G06F17/50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孔隙网络模型的仿生骨支架构建方法。其操作步骤为:首先使用Micro-CT技术获得人骨的微观三维微孔结构信息和三维空间位置密度信息的断面图像,进行阈值处理获得二值化的图像数据,抽取其松质骨部分,使用Mimics软件测量得到孔隙率和贯通率、孔径等。利用得到的人骨外形尺寸数据和内部围观尺寸数据,根据PNM模型原理,规划出PNM骨支架参数,然后采用编程工具C++和OPENGRIP语言编程得到骨支架生成程序,并借助UG二次开发平台,生成PNM仿生骨支架的三维模型,最终导入PNM骨支架到Mimics软件中进行验证其孔隙率、贯通率等参数。本发明得到的骨支架很好地模仿了自然骨,具有与自然骨相似的良好性能,其良好的多孔结构和高贯通率有利于骨源细胞的分化和流动。
  • 一种基于孔隙网络模型仿生支架设计方法
  • [实用新型]薄壁类零件的柔性快速夹具-CN201020245313.0无效
  • 胡庆夕;温婷 - 上海大学
  • 2010-06-29 - 2011-06-08 - B25B11/00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壁类零件的柔性快速夹具。它包括基板、连接件、支架和夹头组成,基板通过螺纹紧固件与连接件下端固定连接。连接件上端有2~4个凸台与支架下端面上的凹槽过盈插配连接,支架上端面通过螺纹紧固件与夹头下端固定连接,夹头上端的夹持头与工件跟夹持部位相适配。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薄壁类零件的检测、运输、装配和展示,达到经济实用、快速和柔性的效果。
  • 薄壁零件柔性快速夹具
  • [发明专利]仿生骨支架内部微观孔结构的建模方法-CN201010291231.4有效
  • 尤飞;胡庆夕;姚远;温婷 - 上海大学
  • 2010-09-21 - 2011-04-20 - G06F17/50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骨支架内部微观孔结构的建模方法。本方法基于多约束背包问题模型,采用椭球体作为基本单元体,骨支架模型的最小包容盒作为约束空间,运用混合遗传算法来求解支架内部微观孔结构的负模型;然后,通过不含微观孔的支架模型与微观孔结构的负模型之间的布尔减运算,来构造包含微观孔结构的仿生骨支架模型。本发明在保证仿生骨支架内部微观孔结构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表面积的情况下,改善其内部微观孔形状单一、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增大其内部连通孔道的扭曲度,从而提高仿生骨支架模型的性能,使其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 仿生支架内部微观结构建模方法
  • [发明专利]全自动真空注型控制系统和方法-CN201010290779.7无效
  • 张海光;刘媛媛;黄杰;胡庆夕;王超;陈维灯 - 上海大学
  • 2010-09-21 - 2011-04-13 - B29C39/44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真空注型控制系统和方法。本系统由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和执行模块组成,控制模块由主控制器计算机和从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组成,检测模块由CCD高速数字相机、数字压力传感器和限位开关构成,执行模块由抽真空电机联接真空泵、搅拌电机联接搅拌棒、倾倒电机联接固化剂料杯和混合料杯、以及用于进气的电磁阀构成。本控制方法实现了真空注型过程的可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本发明可大为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提高注型工作效率和制品质量。
  • 全自动真空控制系统方法
  • [发明专利]孔隙率可控的仿生支架的构建方法-CN201010186215.9无效
  • 胡庆夕;钱懿;姚远 - 上海大学
  • 2010-05-26 - 2011-02-23 - G06F17/50
  • 本发明涉及一种孔隙率可控的仿生支架的构建方法。其构建步骤为:使用Micro-CT技术对自然骨进行整体扫描,从中提取松质骨数据重建获得其微孔结构模型;再利用Mimics测量松质骨模型的孔隙率;然后按照此孔隙率建立孔隙结构合适的单元体;接着利用镜像处理单元体得到三维微孔结构模型;最后将三维微孔结构模型与破损骨模型进行布尔求交运算,得到与破损部位相吻合的仿生支架微孔结构模型。本构建方法在重建和测量过程中,得到了自然骨相应的孔隙率,可以在构建中更好地模仿自然骨的特性,更有利于细胞的粘附、爬行和成骨替代,该方法构建的骨支架的外围轮廓与真实骨相同,更有利于支架的植入。参数化的构建方法可以对不同自然骨的不同孔隙率特性做出调整,便于建立支架。对单元体镜像处理获得大块模型的构建方法解决了微结构中的孔隙连通问题。
  • 孔隙率可控仿生支架构建方法
  • [实用新型]踏板式滑板车-CN201020033364.7无效
  • 李耀铮;张玄丰辰;刘浩;胡庆夕;张海光 - 上海大学
  • 2010-01-21 - 2010-11-17 - B62M1/04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踏板式滑板车。它包括前轮、手扶架、底架和后轮:(1)有两个踏板通过螺栓分别联接于两个踏板支撑架上,两个踏板支撑架的前端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底架前端横向垂直安装的枢接轴上,并且能够绕枢接轴转动;所述两根踏板支撑架的末端分别连接两根链条,所述两根链条分别绕在一根驱动轴对应的两个飞轮上,再分别采用正绕和反绕的方式绕在一根换向轴的两个链轮上,并且链条终端通过焊接固定在链轮上,当一个踏板支撑架末端在最上方时另一个踏板支撑架末端处于最下方;(2)所述驱动轴上有一个大链轮通过链条与所述后轮上的一个小飞轮传动连接,在所述左右两个踏板上下交换踩踏的过程中将动力传递给滑板车后轮的小飞轮。本新型结构结合了踏步机、自行车和滑板车的特征,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操作便捷、健身娱乐等特点,适用人群广泛,是一种兼具健身娱乐功能的短程交通工具。
  • 踏板滑板
  • [发明专利]基于显微图像的纤维细度测量方法-CN201010117585.7有效
  • 姚远;王家伟;胡庆夕;将云良;胡志敏 - 上海大学
  • 2010-03-04 - 2010-08-18 - G01B11/08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显微图像的纤维细度测量方法,本方法从显微图像中提取多个独立的纤维目标,并计算其细度。方法具体如下:首先,从CMOS或CCD图像采集器件的生物显微镜视场中摄取纤维切片图像;然后从可能带有气泡或杂质的图像背景中分离出多个独立的纤维目标,这个过程中应用多种差分滤波、中值滤波及其它滤波器的组合降低杂质和不同光照条件的影响;接着利用Fast Marching算法在分割图像中定位所有纤维;最后进行纤维细度计算,完成针对所有纤维细度的测量。本发明与已有的技术相比,能避免不同采集设备和光照环境对分割算法产生影响,提高纤维细度测量过程的稳定性和测量结果的准确率。
  • 基于显微图像纤维测量方法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