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32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车辆保险杠及车辆保险杠的制造方法-CN201610323623.1有效
  • 弥武朋也;安原重人;内田忠行;北条晃;柏木正和;荒木润一郎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6-05-16 - 2019-06-04 - B60R19/18
  • 一种保险杠(13),由至少包含沿车宽方向取向的连续纤维的纤维增强树脂构成,可在发生高速碰撞时通过包含连续纤维的纤维增强树脂充分吸收碰撞能量,抑制车身框架(11)的变形。保险杠(13)具备:中央部分(13a),其位于车宽方向中央并向前后方向外侧突出;和左右的外侧部分(13b),其从中央部分的车宽方向两端向前后方向内侧倾斜。在左右的外侧部分设置有向前后方向外侧突出的树脂发泡材料(16)。在发生低速碰撞时,通过树脂发泡材料的垮塌来吸收一部分碰撞能量,可将碰撞能量分散至保险杠的中央部分及外侧部分来吸收,抑制车身框架的变形。据此,无论是高速碰撞还是低速碰撞时均能有效吸收碰撞能量以抑制车身框架变形。
  • 车辆保险杠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纤维强化树脂部件-CN201480033471.0有效
  • 安原重人;弥武朋也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4-06-11 - 2018-08-14 - C08J5/04
  • 纤维强化树脂部件(11)的连续纤维由沿轴向取向的轴向纤维(19)和沿轴直角方向取向的轴直角方向纤维(20)构成,使角部(13)的外侧的第一层(17)中的轴直角方向纤维(20)的密度比角部(13)的内侧的第二层(18)中的轴直角方向纤维(20)的密度高,因此在输入轴向负载且破坏了纤维强化树脂部件(11)时,在角部(13)的外侧的第一层(17)中以高密度配置的轴直角方向纤维(20)被积极地拉伸而断裂,从而能够发挥大的能量吸收效果。而且由于纤维强化树脂部件(11)为仅使其内部的轴直角方向纤维(20)的密度发生变化的简单的构造,所以能够将制造成本的增加抑制为最小限度。
  • 纤维强化树脂部件
  • [发明专利]汽车的FRP制舱室-CN201380028853.X无效
  • 鲇泽正太郎;安原重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3-04-12 - 2015-04-29 - B62D25/20
  • 支承悬架装置的副车架(91)紧固在埋设于仪表板(21)的倾斜壁(37)的芯材(43)内的嵌入部件(93)上。通过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凹凸部(43a)的波纹板而构成芯材(43),并使在俯视下呈三角形的嵌入部件(93)的一个顶点(a)指向车宽方向的外侧或内侧,并使夹着顶点(a)的两条边(B、C)与芯材(43)抵接,因此,当从悬架装置向副车架(91)输入了车宽方向的载荷时,将该载荷从嵌入部件(93)的夹着一个顶点(a)的两条边(B、C)向仪表板(21)的倾斜壁(37)的芯材(43)分散并吸收,由此,能够不会使嵌入部件(93)的构造复杂化地,提高副车架(91)相对于仪表板(21)的倾斜壁(37)的支承刚性。
  • 汽车frp舱室
  • [发明专利]汽车的FRP制舱室-CN201380029814.1无效
  • 鲇泽正太郎;安原重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3-04-12 - 2015-02-11 - B62D25/20
  • 在FRP制的汽车舱室的内层材(19)中的底面板(25)及下纵梁(22)的边界上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倾斜面(19b),因此,在因侧面碰撞的碰撞载荷而作用有使下纵梁(22)朝向车宽方向内侧倾倒的弯矩(M)时,即使不增加横梁(40)的数量或增加横梁(40)的高度,也能够防止下纵梁(22)的倾倒。另外,将内层材(19)的倾斜面(19b)和外层材(20)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框架部件(59)结合,因此,不仅能够抑制上述倾斜面(19b)的变形,而且也能够通过将上述弯矩(M)经由框架部件(59)向外层材(20)传递,而更可靠地防止下纵梁(22)的倾倒。
  • 汽车frp舱室
  • [发明专利]车门构造体-CN201410241742.3有效
  • 安原重人;濑川慎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0-01-07 - 2014-08-20 - B60J5/04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构造体,能够将前部碰撞时的碰撞载荷可靠地从前柱传递至中柱,并能够适当地承受前部碰撞时产生的弯曲力矩,避免门变形。车门构造体包括车室外侧的外面板(13)和车室内侧的内面板(15),在内面板上接合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梁部件(21),梁部件的横截面具有S字形横截面形状部(21C),S字形横截面形状部构成为,使凹面侧朝向横方向且横截面形状呈コ字形的两个槽形状部(21D、21E)左右反转地连成上下二层的形状,在梁部件中,在沿其垂直方向延伸的部分中的在车身前方侧沿上下方向扩宽的部分上,设有作业用出入孔(25)。
  • 车门构造
  • [发明专利]车身面板接合构造-CN201080054822.8有效
  • 安原重人;松浦裕志;菅原克也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0-10-25 - 2012-09-12 - B62D25/20
  • 本发明的车身面板接合构造具有:结构架(30b),在长度方向上具有棱线,其一部分接合在第一车身面板(44)上,另外的一部分接合在第二车身面板(43)上;重叠部(61),为第一车身面板和第二车身面板的重叠部,所述结构架以跨过重叠部的方式配置;凹部(64),设在避开结构架中的棱线的位置上,其与所述重叠部抵接;和点焊部(65),在重叠部中,使凹部、第一车身面板及第二车身面板通过点焊而被接合。
  • 车身面板接合构造
  • [发明专利]前部车身构造-CN201080029099.8有效
  • 安原重人;鬼原诚;松浦裕志;小南馆正美;白鞘正仁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0-07-26 - 2012-05-23 - B62D25/20
  • 本发明提供一种前部车身构造。该前部车身构造具有左右的前侧架(16、17)。左侧的前侧架(16)呈具有矩形形状的闭截面形状。该前侧架(16)具有:从前端(58)到中央部(43)直线状地延伸的直线部(架前半部)(44);与直线部(44)连续地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曲延伸的力矩承受部(架后半部)(45)。第一棱线部(78)是成为直线部(48)的角部(78)中的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角部(78)的部分。第二棱线部(84)在力矩承受部(45)的内部与第一棱线部(78)直线状地连结。加强件(65)连接在前侧架(16)的后端(66)。
  • 前部车身构造
  • [发明专利]车门构造体-CN201080012930.9有效
  • 安原重人;濑川慎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0-01-07 - 2012-02-22 - B60J5/00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构造体,能够将前部碰撞时的碰撞载荷可靠地从前柱传递至中柱,并能够适当地承受前部碰撞时产生的弯曲力矩,避免门变形。安装在内面板(15)上的梁部件(21)是包含S字形横截面形状部(21C)的部件,S字形横截面形状部(21C)的上层槽形状部(21D)沿划分车门窗部(19)的下缘的窗分型线(W)延伸,下层槽形状部(21E)在车身后方侧与窗分型线(W)的下侧接近并平行地延伸,在车身前方侧向车身下方侧偏倚,该下层槽形状部(21E)的前端(21Ef)位于与上部门铰链(33)的配置位置相同高度的位置。
  • 车门构造
  • [发明专利]车身前部构造-CN200880115572.7有效
  • 冈部宏二郎;加濑文俊;安原重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08-11-21 - 2010-10-06 - B60R19/26
  • 通过将外侧冲击吸收区段(63)的内侧壁部分(78)定位为比前侧框架(11,12;91)的外侧壁(33,103)更加靠近车身的纵向中心线(48)而构成重叠区段(81),使得碰撞冲击负荷能够通过重叠区段传递至外侧壁部分。内侧冲击吸收区段(62)向前伸出的长度比外侧冲击吸收区段(63)更长。因此,安全气囊展开的加速度阈值Gs被设定在当仅内侧冲击吸收区段(62)由于冲击能量而变形时的加速度等级和当内、外侧冲击吸收区段(62,63)变形时的加速度等级之间的范围内。
  • 车身前部构造
  • [发明专利]车身前部结构-CN200910209838.0有效
  • 安原重人;松浦裕志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09-11-02 - 2010-06-16 - B62D25/08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即使在输入有相对于冲击吸收部(伸出部)具有角度的负荷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冲击吸收性良好,且结构简单,能够确保车身安装性。使前侧车架(15)的前端部(15a)和下车架(21)的前端部(21a)配置在车身宽度方向上,且相互连结各前端部(15a、21a),从而形成在车身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横长形状部(22),在该横长形状部(22)的前表面整个区域范围内设置冲击吸收部(50),在该冲击吸收部(50)上安装保险杠梁(23),冲击吸收部(50)为截面多边形的横长筒状体(58),在下车架(21)的纵壁(42)的延长线上配置冲击吸收部(50)的外侧面(71)。
  • 车身前部结构
  • [发明专利]车体侧部结构-CN200880013180.X有效
  • 藤井宽二;安原重人;高久康成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08-05-12 - 2010-03-31 - B62D25/04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侧部结构,其包括从前柱(1)向下分支的子柱(2),并且将角窗玻璃(4)置于子柱(2)前方。在该结构中,防止子柱(2)从其分支并且前柱(1)的横截面形状发生改变的分支部分成为强度薄弱点,从而提高前柱(1)抵抗轴向力的强度。为了实现上述,在子柱前方的外板(11)的部分,设置有阶梯壁部(23),其具有固定角窗玻璃(4)周缘的安装表面(24),并且靠近角窗玻璃(4)侧上的连接部(17)。另外,在加强件(12)上形成沿纵向延伸的两条脊线(34,35),使得任一条脊线(34,35)位于外板(11)的阶梯壁部(23)的内侧。在子柱(2)前方部分的加强件(12)上形成的两条脊线(34,35)与在子柱(2)后方的部分形成的两条脊线(39,40)连续。
  • 车体结构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