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5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跨骑型车辆-CN201780085941.1有效
  • 八百川哲雄;佐藤友康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7-11-13 - 2021-08-20 - B62J35/00
  • 跨骑型车辆具备:在其与燃料箱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空间并且覆盖燃料箱的侧方部的箱罩(38)、设置在燃料箱的前方并具有与空间相通的开口(55)的护罩(53)、从内侧堵塞形成于箱罩(38)的窗孔(47)的盖部件(49)、以及在窗孔(47)的前侧在窗孔(47)的边缘与盖部件(49)之间与空间相通的间隙。由此,可以提供一种实现箱罩内的冷却并且进一步提高行驶稳定性的跨骑型车辆。
  • 跨骑车辆
  • [发明专利]鞍乘型车辆的电池配置结构-CN201880017151.4有效
  • 八百川哲雄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8-03-16 - 2021-03-12 - B62J43/20
  • 使得能够容易接近配置在燃料箱的下方的电池。一种鞍乘型车辆的电池配置结构,其具备:车架(10),其具备从前立管(15)向车体后方延伸的主车架(16);燃料箱(35),其位于主车架(16)的上方;发动机(11),其位于主车架(16)的下方;以及电池(51),燃料箱(35)通过设置在其前端部或后端部的摆动支承部(50)而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车架(10),电池(51)设置在燃料箱(35)与发动机(11)之间,并且配置在与设置有摆动支承部(5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
  • 鞍乘型车辆电池配置结构
  • [发明专利]机动二轮车的车身框架-CN201780055757.2有效
  • 八百川哲雄;上坂彻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7-08-30 - 2020-11-13 - B62K11/04
  •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框架(12)具备:从头管(14)向后方延伸的第一框架(34a);在第一框架(34a)的下方隔开间隔而配置的第二框架(34b);在第二框架(34b)下方隔开间隔而配置的第三框架(16);设置在第一框架(34a)与第二框架(34b)之间的板状的第一加强构件(36);以及设置在第二框架(34b)与第三框架(16)之间的板状的第二加强构件(45),第一加强构件(36)的外形形状与第二加强构件(45)的外形形状以相连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提供有助于部件个数的削减及刚性的强化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身框架。
  • 机动二轮车身框架
  • [发明专利]跨骑型车辆的蓄电池箱-CN201780055092.5有效
  • 八百川哲雄;佐藤友康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7-08-29 - 2020-11-10 - B62J43/13
  • 本发明提供可以有效利用左右的车架之间的空间的跨骑型车辆的蓄电池箱。蓄电池箱(70)安装于跨骑型车辆(1),该跨骑型车辆(1)具有从头管(9)向后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主框架(2a)和位于头管(9)的后方且主框架(2a)的上方的燃料箱(3),所述蓄电池箱(70)至少收纳蓄电池(B),其中,蓄电池箱(70)位于头管(9)和燃料箱(3)之间,将燃料箱(3)以及蓄电池箱(70)配设成从车身侧面看一部分重叠。将蓄电池箱(70)的后部收纳于在燃料箱(3)的车宽度方向中央的前部形成的凹部(3b)。蓄电池箱(70)具有收容蓄电池(B)的箱部(72)和覆盖该箱部(72)的上部开口的罩部(71),箱部(72)和罩部(71)构成为从车身侧面看一部分重叠。
  • 跨骑车辆蓄电池
  • [实用新型]鞍乘型车辆-CN201320207959.3有效
  • 八百川哲雄;井上崇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3-04-23 - 2013-11-13 - B62J15/00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在具有前后分割结构的后挡泥板的鞍乘型车辆中,提高后挡泥板前半部与后挡泥板后半部之间的装配性。在具有后挡泥板(42)的机动二轮车(10)中,后挡泥板(42)被分割为后挡泥板前半部(43)和与该后挡泥板前半部(43)的后方连续设置的后挡泥板后半部(44),后挡泥板前半部(43)与后挡泥板后半部(44)的分割面通过插入突起(121L、121R)与嵌合孔(122L、122R)结合,插入突起(121L、121R)从后挡泥板前半部(43)开始向车辆后方延伸,嵌合孔(122L、122R)设在后挡泥板后半部(44)上,供插入突起(121L、121R)插入。
  • 鞍乘型车辆
  • [发明专利]车辆的后部结构-CN201110025294.X有效
  • 八百川哲雄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1-01-20 - 2011-08-03 - B62J35/00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满足增加箱容量和增长后缓冲单元这两个要求的车辆的后部结构。后缓冲单元(24)的上端部(45)与在左右的座椅框架(43)中的至少一方的车宽中心侧设置的缓冲件支承部(54)连结,在燃料箱(34)上形成有收纳后缓冲单元(24)的上端部(45)的凹部(66),使得由燃料箱(34)覆盖后缓冲单元(24)的上端部(45)的上表面(45a)及车宽方向中心侧的侧面(45b)。在燃料箱(34)上形成有凹部(66)且在该凹部(66)收纳后缓冲单元(24)的上端部(45),因此能够增长后缓冲单元(24)且增大燃料箱(34)的容积。
  • 车辆后部结构
  • [发明专利]跨骑型车辆-CN201110026986.6有效
  • 八百川哲雄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011-01-21 - 2011-08-03 - B62J35/00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除头盔外还能够收纳使用说明书等比较大的小物品的收纳箱的跨骑型车辆。在机动二轮车(10)中,在收纳箱(33)中具备头盔收纳空间(77)和该头盔收纳空间(77)后方的小物品收纳空间(78),在小物品收纳空间(78)中,以车辆宽度方向中心(C)为基准,左部收纳部(81)和右部收纳部(82)中的一方比另一方向车辆后方突出,在燃料箱(34)的前壁部(84)以车辆宽度方向中心(C)为基准而形成为左前壁部(84L)和右前壁部(84R)时,所述左前壁部(84L)和右前壁部(84R)中的一方比另一方向车辆前方鼓出。
  • 跨骑车辆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