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六烃树脂改性的水基橡胶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9212.0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3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胡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国立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201/00 | 分类号: | C09J201/00;C09J109/02;C09J11/04;C09J11/06;C09J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潘卫锋 |
地址: | 21420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树脂 改性 橡胶 粘合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六烃树脂改性的水基橡胶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粘合剂包括:改性六烃树脂、丁晴橡胶、聚异戊二烯、改性聚乙烯醇、苯并噻唑硫醇、轻质氧化镁、稳定剂、防老剂、抗氧剂;制备方法包括S1、将六烃树脂与二甲苯混合反应,然后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和草酸,最后进行蒸馏处理,得到改性六烃树脂;S2、将改性六烃树脂和改性聚乙烯醇混合均匀,然后分别加入丁晴橡胶、聚异戊二烯、改性聚乙烯醇、苯并噻唑硫醇和轻质氧化镁,反应结束后得到粘合剂粗料;S3、向粘合剂粗料中加入稳定剂、防老剂和抗氧剂,精炼、造粒,即得所需粘合剂;本发明工艺设计合理,所得粘合剂强度高、性能稳定,适宜大量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工程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六烃树脂改性的水基橡胶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橡胶工业中,粘合是指橡胶与同质或异质材料表面相接触,靠范德华力的物理作用或键合力的化学作用所产生的结合。通常,把能够将材料相邻表面结合一体的物质称作粘合剂。橡胶粘合剂是一种由高活性有机胺类化合物为主的化合物和含有大量活性基团的无机物组成的混合物,将其加入到以纤维帘线作骨架材料的橡胶制品胶料中,能在橡胶与帘线之间起到桥梁作用,产生牢固的化学结合,提高粘合强度,改善帘线覆胶率。目前,橡胶粘合剂已被广泛应用于运输带、橡胶、皮革、金属、陶瓷等材料之间的自粘和互粘。
因橡胶粘合剂具有优良的弹性,适于粘接柔软的或热膨胀系数相差悬殊的材料,例如橡胶与橡胶、橡胶与金属、塑料、皮革、木材等材料之间的粘接。在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建筑、轻工、橡胶制品加工等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橡胶粘合剂普遍存在以下缺陷:1、使用过程中会挥发有毒有害物质,缺乏安全性;2、粘合剂结合速度慢,热稳定性和粘结强度差,影响其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环保、粘合性能优异的基于六烃树脂改性的水基橡胶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六烃树脂改性的水基橡胶粘合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改性六烃树脂20-45份、丁晴橡胶15-30份、聚异戊二烯5-12份、改性聚乙烯醇4-10份、苯并噻唑硫醇3-6份、轻质氧化镁6-9份、稳定剂1-3份、防老剂2-5份、抗氧剂0.5-2份;其中抗氧剂为焦磷酸钠。
一种基于六烃树脂改性的水基橡胶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六烃树脂改性;
S10、将六烃树脂投入到其1-3倍体积的二甲苯中,在40-70℃条件下以15-45rad/min的速率搅拌均匀,然后向混合溶液中滴加浓度为15%的氢氧化钾溶液,保温处理0.5-2h后将混合溶液加热至80-100℃,反应1-3h后自然冷却至50-90℃,得到物料A;其中,氢氧化钾溶液的滴加量为六烃树脂体积的2-4%;
S11、向步骤S10所得物料A滴加草酸,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物料A总体积15-25%的苯二酚并升温至100-125℃,反应30-45min后,得到物料B;其中,草酸的滴加量为氢氧化钾溶液体积的30-55%;
S12、将步骤S11所得物料B置入真空度为0.08-0.1Mpa,温度为115-135℃的蒸馏釜,收集蒸馏产物,即得改性六烃树脂;
S2、粗料制备;
S20、将步骤S12所得改性六烃树脂和改性聚乙烯醇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升温至60-85℃,得到物料C;
S21、将丁晴橡胶粉碎成粒径为5-20nm的橡胶微粒,将橡胶微粒投入步骤S20所得物料C中,然后在搅拌条件下依次加入聚异戊二烯、改性聚乙烯醇、苯并噻唑硫醇和轻质氧化镁,继续升温至85-98℃,保温0.3-0.6h;自然冷却至30-50℃,得到物料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国立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国立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92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