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机后壳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7968.0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7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李猛;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鹏启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C23C8/5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齐兴 |
地址: | 441000 湖北省襄阳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机后壳加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金属板:将柱形金属基材进行切割并挤压,将金属基材加工成金属板;S2、DDG处理:利用全数控高效双端面精密磨床将金属板精准地磨成规整三维体;S3、粗铣;S4、QPQ处理:在560‑580℃温度条件下将制得的中间件置于两种不同性质的盐浴中;S5、CNC加工;S6、T处理;S7、注塑;S8、精铣;本发明涉及手机后壳加工技术领域。该手机后壳加工方法,在加工手机后壳的过程中,对后壳中间件进行QPQ处理,使盐浴中的多种元素渗入中间体表面形成复合渗层,从而达到使其表面改性的目的,且处理温度低,时间短,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中间体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后壳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手机后壳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手机是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全称为移动电话或无线电话,最初只是一种通讯工具,现代的手机除了典型的电话功能外,还包含了照相机、GPS和连接互联网等更多功能,它们都概括性地被称作智能手机,手机加工过程中,其后壳的加工尤为重要。
传统的收集后壳加工方式一般采用CNC加工,在金属板材上加工出所需的形状,为了提高手机后壳的性能,通常在加工完成后进行热处理,导致加工工序复杂,影响手机后壳的加工效率,且传统的热处理方式处理后的手机后壳性能不佳,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能较差,导致手机后壳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机后壳加工方法,解决了加工工序复杂,影响手机后壳的加工效率,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能较差,导致手机后壳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手机后壳加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金属板:将柱形金属基材进行切割并挤压,将金属基材加工成金属板;
S2、DDG处理:利用全数控高效双端面精密磨床将金属板精准地磨成规整三维体;
S3、粗铣:利用CNC机床,粗铣出后壳内腔,将内腔大部分铣去的同时铣出用于连接夹具的定位柱,然后铣出天线槽,制得中间件;
S4、QPQ处理:在560-580℃温度条件下将制得的中间件置于两种不同性质的盐浴中;
S5、CNC加工:将中间件进行第一次CNC加工,在中间件上加工出摄像头孔位;
然后进行第二次CNC加工,在中间件上加工出耳机孔;
再进行第三次CNC加工,在中间件上加工出天线槽;
再进行第四次CNC加工,在中间件上铣出注塑用天线槽;
再进行第五次CNC加工,在中间体上加工出扣位,制得手机后壳半成品;
S6、T处理:将手机后壳半成品置于T处理药水中,在后壳半成品的表面蚀刻出蜂窝状纳米孔,使后壳半成品表面形成纳米级别的珊瑚礁结构;
S7、注塑:将高温高压状态下的塑料挤入后壳半成品上的天线槽内,使塑料与后壳半成品表层的纳米孔紧密结合;
S8、精铣:对后壳半成品的弧面和侧边进行精铣处理,获得高光洁度的后壳成品。
优选的,在所述后壳半成品置于T处理药水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后壳半成品进行清洗。
优选的,所述在所述后壳成品经过精铣处理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对后壳成品进行一次阳极处理,并进行高光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鹏启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襄阳鹏启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79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给煤机自动断煤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无人机监测的智能应急辅助决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