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危人群职业病的预防管理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78047.6 | 申请日: | 202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4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阙纤沣;曹桐;吴晓芳;高建林;鲁菊英;徐冬;冯兰芳;蒋海燕;张晓义;顾云娟;肖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16H50/30 | 分类号: | G16H50/30;G16H10/60 |
代理公司: | 南通毅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6 | 代理人: | 韩冬 |
地址: | 226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危 人群 职业病 预防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危人群职业病的预防管理方法及系统,应用于一信息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对于第一用户的第一预防特征集;对第一用户工作环境的第一图像信息进行区域划分,获得第一区域集;将所述第一预防特征集和所述第一区域集输入至第一特征映射模型,获得各预防特征和各区域的第一映射关系;依据第一映射关系获得各区域的信息采集方式;获得各预防特征对应的信息采集阈值;依据信息采集阈值,对各信息采集方式进行参数设定;继而对第一工作环境进行信息采集,并将采集结果发送至所述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高危人群工作中的安全问题监测程度不够,且监测方式不够智能化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危人群职业病的预防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高危人群是指社会上的一些具有某种危险性高的特征(多指疾病)的人群组合,而这种疾病不仅包括生理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而对于高危人群的工作环境进行安全保障,是确保高危人群工作安全的重要措施,生产环境监测是识别、评价职业有害因素的一个重要依据,现有技术中,只依赖生产环境监测,而无法结合高危人群的身体各项指征对其工作环境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对于高危人群工作中的各危险因素监测程度不够,且监测方式智能化程度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高危人群职业病的预防管理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高危人群工作中的各危险因素监测程度不够,且监测方式智能化程度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将高危人员的各项预防特征与工作区域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全方位制定对于高危人员健康安全监测方案的技术目的。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危人群职业病的预防管理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危人群职业病的预防管理方法,应用于一信息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对于第一用户的第一预防特征集;获得所述第一用户工作时第一工作环境的第一图像信息;对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进行区域划分,获得第一区域集,所述第一区域集用于通过区域划分对所述第一工作环境进行信息采集;将所述第一预防特征集和所述第一区域集输入至第一特征映射模型,获得第一映射结果,所述第一映射结果为所述第一预防特征集中各特征与所述第一区域集各区域的映射关系;依据所述第一映射结果,获得所述第一区域集的第一信息采集方式;获得所述第一预防特征集中各预防特征对应的第一信息采集阈值;依据所述第一信息采集阈值,对所述第一信息采集方式进行参数设定;获得第一采集指令,按照所述第一信息采集方式,对所述第一工作环境进行信息采集,并将第一采集结果发送至所述信息管理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未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80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