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高度近视的辅助诊断标记物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1701.1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91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静;王雁;陈静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眼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A61K45/00;A61P2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和立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6 | 代理人: | 杨磊 |
地址: | 30002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度 近视 辅助 诊断 标记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提供了中高度近视的辅助诊断标记物及其用途。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角蛋白I型细胞骨架10(kerat i n type I cytoske l eta l 10,KRT10)的生物标记物及其试剂盒,其用于中高度近视的辅助诊断,以及对待测对象中高度近视的风险评估。本发明还提供了筛选预防、延缓或治疗中高度近视的候选化合物的标记物或方法。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KRT10的用于预防、延缓或治疗中高度近视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药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地涉及中高度近视的辅助诊断标记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近视是一种全球性高发疾病,是目前我国青少年人群视力低下的首要因素,而高度近视是引起我国眼盲和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度近视的发生涉及多因素复杂过程,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激光光凝和巩膜加固手术,不能从根本上阻止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发展,目前缺乏行之有效的高度近视的治疗措施。此外,屈光手术在一部分患者中还会出现严重的手术后并发症,例如,圆锥角膜。该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也没有行之有效的预测方法和治疗方法。鉴于屈光手术存在较大不确定风险,且中高度近视患者对眼科手术存在本能的畏惧和排斥,所以一直以来科学工作者对近视的药物治疗的研究也在进行中。尽管近视治疗药物种类繁多,但疗效却不十分确切和有效,真正应用于临床的药物非常有限。如大量研究证实了阿托品能防止近视进展,但是阿托品的副作用,如畏光、视近模糊、眼压升高等限制了其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方法对中高度近视患者以及高危人群进行早期检测、风险预测以及早期治疗性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疾病的分子标记物可以作为疾病早期检测和风险预测的指标,或者作为疾病诊断后的疾病分级、严重程度、进展或疾病减轻的指标。蛋白质组学从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的表达情况,通过比较正常和疾病状态下蛋白表达的差异,揭示参与病理过程的蛋白网络,发现网络中的关键因素,在研究疾病的病理机制、确定有效预防和早期干预以及需找能够用于治疗近视的药物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对中高度近视患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考察高度近视患者眼前房水、玻璃体中蛋白质组改变的情况(参见例如,邵珺等,中华眼底病杂志,第27卷,第3期,2011年5月,第255-258页)。
发明人团队的最新研究表明,高度近视人群眼角膜生物力学要弱于低度近视眼角膜生物力学。角膜生物力学的差异已被认为是近视发生和进展的原因之一。角膜的生物力学变化会引起角膜形态改变,造成曲率变化,从而影响患者的屈光度,最终导致近视的发展。但是,目前尚无研究表明造成不同近视程度人群角膜生物力学差异的蛋白。
因此,探究不同近视程度人群角膜生物力学差异的蛋白基础,并将其开发成中高度近视的辅助诊断标记物,筛选预防、延缓或治疗中高度近视的候选化合物的标记物以及预防、延缓或治疗中高度近视的药物,对于进一步阐明中高度近视的病理机制,以及在临床上延缓中高度近视的进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人采用质谱法考察了低度近视、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患者角膜以及血液中蛋白质组学的改变情况,并首次发现了在不同程度的近视人群中表达具有显著差异的特定蛋白角蛋白I型细胞骨架10(keratin type I cytoskeletal 10,KRT 10),为中高度近视提供了一种新的辅助诊断、分型手段、候选药物筛选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药物,也为进一步阐明此类疾病的病理机制奠定基础。
具体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本发明:
在第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中高度近视的辅助诊断或待测对象中高度近视风险评估的标记物,所述标记物包含角蛋白I型细胞骨架10(keratin type Icytoskeletal 10,KRT 10),所述标记物用于通过质谱法对样品进行检测,所述样品来自血液、血浆、血清、泪液、房水或角膜基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未经天津市眼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17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科技项目协同管理系统
- 下一篇:清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