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正交与非正交背板混合互连方法、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7000.6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3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郑浩;李川;张弓;胡晋;於凌;王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R43/00 | 分类号: | H01R43/00;H01R43/26;H01R12/71;H01R24/0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214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正交 背板 混合 互连 方法 连接器 | ||
1.一种正交与非正交背板混合互连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中板的前侧通过第一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和第二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分别连接至第一水平板和第二水平板;
S2:中板的后侧通过第三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和第四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分别连接至第一垂直板和第二垂直板,使得第一垂直板位于第一水平板的对侧,第二垂直板位于第二水平板的对侧;
S3:根据每一个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的管脚尺寸和相对坐标,在中板上相对于每一个管脚开设信号孔;
S4:将第一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和第三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错列设置,第二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和第四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错列设置;
S5:将第一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和第三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重叠的部分的信号针通过中板信号孔进行信号交换,将第二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和第四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重叠的部分的信号针通过中板信号孔进行信号交换;
S6:将第一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的无重叠部分的信号针通过背板印制线连接到第四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的无重叠部分的信号针;将第二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的无重叠部分的信号针通过背板印制线连接到第三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的无重叠部分的信号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交与非正交背板混合互连方法,其特征在于:
执行步骤S1时,第一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第二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第一水平板以及第二水平板的数量都至少为一个,每一个水平板均通过一个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与中板连接,且任意两个水平板之间都是相互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正交与非正交背板混合互连方法,其特征在于:
执行步骤S3时,每一个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信号管脚均为6行,且每一行均设置有6个差分对,共计36个差分对,每个差分对都连接有信号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正交与非正交背板混合互连方法,其特征在于:
执行步骤S3时,中板上的信号孔的数量不少于36个的四倍,容许每一个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的差分对的信号针插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正交与非正交背板混合互连方法,其特征在于:
执行步骤S4时,第一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中有16个差分对和第三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中的16个差分对分别位于中板上的16个信号孔两侧;同样的,第二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中有16个差分对和第四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中的16个差分对分别位于中板上的16个信号孔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正交与非正交背板混合互连方法,其特征在于:
执行步骤S5时,将第一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和第三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重叠的16个差分对处的信号针通过分别插入中板同一个信号孔的前后两侧进行信号交换,将第二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和第四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重叠的16个差分对处的信号针通过分别插入中板同一个信号孔的前后两侧进行信号交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正交与非正交背板混合互连方法,其特征在于:
执行步骤S6时,将第一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不与第三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重叠的部分的20个信号针通过背板印制线连接到第四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不与第二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重叠的部分的20个信号针;将第二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的不与第四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重叠的部分的20个信号针通过背板印制线连接到第三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的不与第一间接互连正交连接器重叠的部分的20个信号针。
8.一种正交与非正交背板混合互连的连接器,包括中板、水平板和垂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水平板和垂直板按照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混合互连方法进行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未经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700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