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缆弯式尾附磨粒流加工的专用夹具及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5998.6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30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嘉明;王进;吴笃华;李秀红;李文辉;白小云;李昊;王德龙;张凯;温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1/08 | 分类号: | B24C1/08;B24C9/00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缆 弯式尾附磨粒流 加工 专用 夹具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缆弯式尾附磨粒流加工的专用夹具及加工方法,属于异形孔表面光整加工的技术领域,包括承重部分和夹持部分;承重部分包括基体以及固定在基体两端的上底板和下底板;基体内设置有由水平孔和竖直孔连接而成的垂直交叉孔;上底板上设置有上接口;下底板上设置有下接口,下接口与基体的竖直孔连接;夹持部分包括竖直转接头、移动导管、保护头、支撑块和水平转接头。本夹具可在磨粒流设备压紧缸压紧的情况下实现工件的装拆、更换,操作方便,有效解决了电缆弯式尾附装夹难、密封难、装拆难的技术问题,实现电缆弯式尾附去毛刺和锐棱倒圆的光整加工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异形孔表面光整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缆弯式尾附磨粒流加工的专用夹具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电缆线路复杂,电缆弯式尾附主要安装在导线外部和各转角处,对导线起到防护、导向作用;此类电缆尾部附件大多是薄壁90°弯管、转角截面不规则、内表面粗糙度较大的零件,且内部为台阶孔、交叉孔或者弯孔,在台阶孔、交叉孔或者弯孔的转接处存在锐边或毛刺等问题,导致穿线过程或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磨线或割线现象,造成发动机运行故障、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电缆弯式尾附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砂带磨削、振动抛磨等方式较难解决弯式尾附内孔表面去毛刺和转接处存在锐棱磨线或割线等问题。传统的手工打磨加工不均匀,且效率低。磨粒流光整加工是在下料缸中加入具备研磨、抛光、微量切削等功能的流体磨料,将工件放入具有导向、夹持等功能的特定夹具中,通过压紧缸的压力推动流体磨料在工件的特定部位进行挤压往复运动,对工件表面进行研磨抛光、去倒角、去毛刺、清除表面硬化层的一种表面处理方法。该工艺可加工小孔、异形曲面、型腔和交叉孔道等几何形状的零件内外表面。夹具是磨料流光整加工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确定工件在加工中的位置;引导和约束流体磨料在加工时按预定的通道流动,并可反复流过工件被加工部位。为解决电缆弯式尾附由于转接处锐棱和内孔毛刺导致的磨线或者割线等工程实际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缆弯式尾附磨粒流加工的专用夹具及加工方法,不仅解决了电缆弯式尾附磨粒流加工过程中的定位、夹紧问题,更重要的是引导磨料以一定的压力通过被加工部位,完成电缆弯式尾附内孔表面的抛光、去毛刺和转角处锐棱倒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缆弯式尾附磨粒流加工的专用夹具及加工方法,其目的是为电缆弯式尾附磨粒流加工提供一种外夹持、通用性高、使用方便、装夹效果好、密封性能稳定的专用夹具,引导磨料以一定的压力通过弯式尾附内部,实现弯式尾附去毛刺和锐棱倒圆的光整加工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缆弯式尾附磨粒流加工的专用夹具,包括承重部分和夹持部分;承重部分包括基体以及固定在基体两端的上底板和下底板;基体内设置有由水平孔和竖直孔连接而成的垂直交叉孔;上底板上设置有上接口;下底板上设置有下接口,下接口与基体的竖直孔连接;夹持部分包括竖直转接头、移动导管、保护头、支撑块和水平转接头,竖直转接头包括上连接管、外螺纹管和下连接管,移动导管包括内螺纹管和下导管,保护头包括上保护管和下保护管;支撑块设置在下底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电缆弯式尾附的限位槽,限位槽为直角槽;竖直转接头的上连接管与上底板的上接口连接,外螺纹管与移动导管的内螺纹管连接,下连接管穿入移动导管的下导管内且与下导管的内壁接触;移动导管的下导管穿入保护头的上保护管内;保护头的下保护管穿入电缆弯式尾附的竖直管内且与竖直管的内壁接触;水平转接头包括水平管Ⅰ和水平管Ⅱ,水平管Ⅰ与基体的水平孔连接,水平管Ⅱ与电缆弯式尾附的水平管连接。
进一步地,上连接管和外螺纹管之间设置有六方管;内螺纹管和上保护管外均铣有六方;水平管Ⅰ和水平管Ⅱ之间设置有六方管。
进一步地,上连接管与上底板螺纹连接;下保护管与电缆弯式尾附的竖直管过渡配合;水平管Ⅰ与基体螺纹连接,水平管Ⅱ插入电缆弯式尾附的水平管中且与水平管过渡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太原理工大学;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59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