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围壁与强梁的无转圆过渡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4272.0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4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帆;顾建平;王永健;刘阳;阳泽伟;张伟;黎国龙;刘林;余志成;徐凯;肖蓉;李誉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14 | 分类号: | B63B3/14;B63B3/56;B63B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周涛 |
地址: | 20012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梁 无转圆 过渡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围壁与强梁的无转圆过渡结构,包括第一围壁和强梁,所述第一围壁的一顶角处开设有豁口,所述强梁的一端部抵在豁口的上部,豁口的下部嵌装有第一插入板,第一插入板与第一围壁和强梁的底部相固定,所述强梁包括与第一围壁位于同一平面内的腹板、以及垂直固定在腹板底部的面板,所述第一围壁的两侧面上设置有与面板相衔接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端部抵在第一围壁的第一加强筋上。本发明通过在第一围壁和第二围壁的角接处设置强梁,通过使强梁穿过第二围壁并使其端部抵在第一围壁的豁口上,可保证结构应力能够沿着本申请的过渡结构从强梁平缓地传递到舱室围壁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围壁与强梁的无转圆过渡结构。
背景技术
在船舶上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因为结构的跨距往往固定,而骨材、梁、围壁一般都布置在整档处,所以常常遇到强梁与舱室围壁位置冲突的情况,主要利用如下方法处理:
方法一:完全使用围壁代替同一档的强梁,然后在围壁需要通行的地方开大门孔;
方法二:完全使用强梁贯通整个档位,然后在强梁的下方设立围壁,围壁顶在强梁下缘的面板上。
上述两种方法具有下列不足:
方法一会造成结构冗余、浪费材料、施工复杂,不利于管子、电缆等布置,不利于提高上层建筑空间的利用率;
方法二会造成结构冗余、装配繁琐,完全忽视了围壁对强档剖面模数的贡献,同时在围壁的垂向边与强梁面板交汇处的结构突变较大,容易因应力集中产生裂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围壁与强梁的无转圆过渡结构,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一种围壁与强梁的无转圆过渡结构,包括第一围壁和强梁,所述第一围壁的一顶角处开设有豁口,所述强梁的一端部抵在豁口的上部,豁口的下部嵌装有第一插入板,第一插入板与第一围壁和强梁的底部相固定,
所述强梁包括与第一围壁位于同一平面内的腹板、以及垂直固定在腹板底部的面板,所述第一围壁的两侧面上设置有与面板相衔接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端部抵在第一围壁的第一加强筋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围壁上还固定有第二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第一围壁的侧端部还设置有与其相垂直的第二围壁,第一围壁与第二围壁形成一个直角结构,所述第二围壁的与第一围壁相接的顶角上开设有开口,开口内嵌装有与所述开口形状相匹配的第二插入板。
优选地,所述开口为半U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围壁的还设置有与其相垂直的第二围壁,第一围壁与第二围壁形成一个T字形结构,所述第二围壁的上部开设有可使强梁穿过的开口,开口内嵌装有对该开口部位进行密封的第二插入板。
优选地,所述开口为U形。
优选地,所述强梁的顶部与第一围壁的顶部相齐平。
优选地,所述豁口为半U形。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为扁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在第一围壁和第二围壁的角接处设置强梁,通过使强梁穿过第二围壁并使其端部抵在第一围壁的豁口上,可保证结构应力能够沿着本申请的过渡结构从强梁平缓地传递到舱室围壁上。
2、本发明的过渡结构无需设置肘板,在保证结构应力传递效果的同时,极大地减化了船舶舱室的应力节点结构,不会影响船体结构强度,不仅减少了钢板材料的消耗,节约了生产成本,也降低了船舶舱室的结构重量,同时对天花板高度影响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42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声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承印物检测装置和椭圆印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