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秸秆还田机械以及秸秆还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20281.6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0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宁洁;李杰;刘伟;吴桂芝;王芳莉;任永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49/06 | 分类号: | A01B49/06;A01B79/02;A01C1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56 | 代理人: | 张雯 |
地址: | 550007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秸秆 还田 机械 以及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秸秆还田机械,实际应用过程中,采用主碎土器与从碎土器配合碎土使得秸秆还田机械具有更高的碎土率,另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碎土器与从碎土器可以有效地粉碎秸秆,从而可以有效地实现秸秆还田。另外,施肥器的设置使得秸秆还田机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具有施肥功能,优化了秸秆还田机械的应用性能。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秸秆还田方法,采用本方法对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地对秸秆进行还田利用,有效地改善了田块的土质,节约缓释肥用量30%以上,并且,不需要对秸秆进行非必要操作,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秸秆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秸秆还田机械以及秸秆还田方法。
背景技术
农作物收获后农作物的秸秆一般进行回收处理,例如将秸秆加工后制成饲料或肥料等等,而农作物的根茬一般埋至田块内,实现根茬还田。根茬还田在一方面降低了收获难度,另一方面,根茬还田在田块内腐烂后具有改善土质的能力。
通常,农作物收获后形成的碎茬包括根茬以及秸秆粉碎后形成的碎茬,对于根茬的处理采用还田的方式进行处理,而对于秸秆形成的碎茬在回收过程中存在劳动强度大,后续处理困难的问题。研究发现,秸秆形成的碎茬还田也具有改善土质的能力,但是现有技术中没有一种对秸秆还田的操作方法。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秸秆还田的实践方法亟需实现,以节约化肥材料的应用,进而使农作物具有更优秀的品质。另外,现有技术中没有一种专用于秸秆还田的机械,进一步加大了秸秆还田的难度。
发明内容
在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秸秆还田机械,主要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一种秸秆还田专用设备的技术问题。
解决该问题所述采用的一些实施方案包括:
一种秸秆还田机械,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设置有碎土器,所述碎土器包括转动连接于机架上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均布有碎土齿,所述碎土器包括主碎土器和从碎土器,其中,所述主碎土器由动力源驱动旋转,所述从碎土器由主碎土器驱动旋转,所述主碎土器与所述从碎土器的旋转方向相反;
所述机架还设置有施肥器,所述施肥器包括料箱以及排料阀,所述排料阀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料箱通过设置于机架上的施肥口进行施肥作业,其中,所述排料阀由所述主碎土器驱动旋转,并且,所述排料阀在旋转过程中将所述料箱内的肥料洒向所述主碎土器靠近从碎土器的一侧,该秸秆还田机械在前进时,所述主碎土器在所述从碎土器前方。
实际应用过程中,采用主碎土器与从碎土器配合碎土使得秸秆还田机械具有更高的碎土率,另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碎土器与从碎土器可以有效地粉碎秸秆,从而可以有效地实现秸秆还田。
另外,施肥器的设置使得秸秆还田机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具有施肥功能,优化了秸秆还田机械的应用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排料阀包括阀杆,所述阀杆均布有容纳肥料的料槽,其中,所述施肥口与所述阀杆之间设置有防止肥料泄露的密封垫,所述阀杆在旋转过程中,位于料槽内的肥料利用重力脱离所述料槽。
密封垫的设置使得肥料不易泄漏,进一部优化了秸秆还田机械的应用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主碎土器的碎土深度不小于所述从碎土器的碎土深度。
本方案中,从碎土器承受的作用力小于主碎土器,更有利于粉碎秸秆。
作为优选,所述主碎土器通过齿轮机构带动所述从碎土器旋转,并且,所述主碎土器的转速不大于所述从碎土器的转速。
本方案可以更有效地保证秸秆的粉碎质量,优化了秸秆的应用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主碎土器通过同步带机构带动所述排料阀旋转,在所述排料阀上设置有从动带轮,所述主碎土器设置有主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与所述从动带轮之间设置有同步带。
本方案中,排料阀旋转精度高从而使得施肥均匀,优化了秸秆还田机械的应用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未经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02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