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秸秆还田机械以及秸秆还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20281.6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0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宁洁;李杰;刘伟;吴桂芝;王芳莉;任永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49/06 | 分类号: | A01B49/06;A01B79/02;A01C1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56 | 代理人: | 张雯 |
地址: | 550007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秸秆 还田 机械 以及 方法 | ||
1.一种秸秆还田机械,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设置有碎土器,所述碎土器包括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的转轴(2),所述转轴(2)上均布有碎土齿(3),所述碎土器包括主碎土器(4)和从碎土器(5),其中,所述主碎土器(4)由动力源驱动旋转,所述从碎土器(5)由主碎土器(4)驱动旋转,所述主碎土器(4)与所述从碎土器(5)的旋转方向相反;
所述机架(1)还设置有施肥器(6),所述施肥器(6)包括料箱(601)以及排料阀(602),所述排料阀(602)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1),所述料箱(601)通过设置于机架(1)上的施肥口(603)进行施肥作业,其中,所述排料阀(602)由所述主碎土器(4)驱动旋转,并且,所述排料阀(602)在旋转过程中将所述料箱(601)内的肥料洒向所述主碎土器(4)靠近从碎土器(5)的一侧,该秸秆还田机械在前进时,所述主碎土器(4)在所述从碎土器(5)前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秸秆还田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阀(602)包括阀杆(604),所述阀杆(604)均布有容纳肥料的料槽(605),其中,所述施肥口(603)与所述阀杆(604)之间设置有防止肥料泄露的密封垫,所述阀杆(604)在旋转过程中,位于料槽(605)内的肥料利用重力脱离所述料槽(6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秸秆还田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碎土器(4)的碎土深度不小于所述从碎土器(5)的碎土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秸秆还田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碎土器(4)通过齿轮机构带动所述从碎土器(5)旋转,并且,所述主碎土器(4)的转速不大于所述从碎土器(5)的转速。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秸秆还田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碎土器(4)通过同步带机构(606)带动所述排料阀(602)旋转,在所述排料阀(602)上设置有从动带轮,所述主碎土器(4)设置有主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与所述从动带轮之间设置有同步带。
6.一种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具有碎茬能力的收获机收获高粱,并将碎茬均匀洒入田块;
在碎茬水分散失不超过10%时,采用还田机对收获后的田块进行碎茬还田,并在还田的同时向田块施入缓释肥,其中,根据所述田块的坡度确定所述收获机以及所述还田机的规格,所述还田机为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还田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田块的坡度确定所述收获机以及所述还田机的规格包括:
根据所述田块的坡度确定所述还田机的幅宽以及还田机的动力源马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田块的坡度确定所述还田机的幅宽以及还田机的动力源马力包括:
坡度小于5°的田块,所述还田机的幅宽为1.8米至2.2米,其中,所述还田机的动源为40马力至120马力;
坡度5°至15°的田块,所述还田机的幅宽为1.2米至1.5米,其中,所述还田机的动源为40马力至80马力;
坡度大于15°的田块,采用单行农用秸秆粉碎收获机收获后利用还田机将碎茬还田。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碎茬还田前,所述碎茬的长度不大于5厘米。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秸秆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收获后根茬覆盖田块的覆盖率不小于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未经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028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