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薄膜器件的控温打印系统及其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8093.1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2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宁洪龙;赵杰;姚日晖;刘泰江;梁宏富;陈俊龙;钟锦耀;符晓;杨跃鑫;彭俊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41J29/393 | 分类号: | B41J29/393;B41J3/44;B41J3/407;B41J2/01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江裕强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薄膜 器件 打印 系统 及其 优化 方法 | ||
1.一种应用于薄膜器件的控温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控制系统(1)、压电喷墨系统(2)、移动控制系统(3)和膜层优化系统(4),压电喷墨系统(2)、移动控制系统(3)和膜层优化系统(4)均与中央控制系统(1)连接,
压电喷墨系统(2)包括压电驱动模块(21)和压电喷头(23),压电喷头(23)和压电驱动模块(21)电连接,且压电喷头(23)与器件印刷基板(5)相对设置;
移动控制系统(3)包括移动控制台(32),压电喷头(23)固定在移动控制台(32)上以随着移动控制台(32)的运动而给整个器件印刷基板(5)喷射液滴;
膜层优化系统(4)包括变温承物台(41)、温控调节器(42)、平行光源(43)、光线接收器(45)、光强分析模块(46)和相机(47),相机(47)与变温承物台(41)相对设置,器件印刷基板(5)位于相机(47)与变温承物台(41)之间且设置在变温承物台(41)上,变温承物台(41)包括多个温控单元(411),每个温控单元(411)均与温控调节器(42)连接,光强分析模块(46)和光线接收器(45)连接,且光线接收器(45)和平行光源(43)分别位于变温承物台(41)两侧,其中,平行光源(43)、温控调节器(42)和光强分析模块(46)均与中央控制系统(1)连接;
中央控制系统(1)包括上位机(11)、 图像采集模块(12)、图像分析模块(13)和数据处理模块(14),图像采集模块(12)用于采集器件印刷基板(5)打印后的图像,图像分析模块(13)用于对图像采集模块(12)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分析以获得非均匀膜层,数据处理模块(14)用于确定非均匀膜层区域对应的温控微元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薄膜器件的控温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压电驱动模块(21)包括PCI波形发生卡和电压放大器,PCI波形发生卡与中央控制系统(1)通信连接,电压放大器与PCI波形发生卡的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薄膜器件的控温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压电喷墨系统(2)还包括供液组件(22),供液组件(22)与压电喷头(23)连接以供应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薄膜器件的控温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移动控制系统(3)还包括运动控制卡(31),运动控制卡(31)的输入端与中央控制系统(1)电连接,输出端与移动控制台(32)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薄膜器件的控温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印刷基板(5)为可加热型透明基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薄膜器件的控温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变温承物台(41)中的多个温控微元呈阵列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薄膜器件的控温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温控微元均包括玻璃基板和加热丝,加热丝贴合设置在玻璃基板上以控制玻璃基板的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应用于薄膜器件的控温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温控调节器(42)包括单片机和多路继电器,单片机中央控制系统(1)通信连接,多路继电器的输入端与单片机电连接,输出端与每个温控单元均连接。
9.一种应用于薄膜器件的控温打印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薄膜器件的控温打印系统进行优化,包括以下步骤:
中央控制系统(1)给定印刷指令;
压电喷墨系统(2)中的压电喷头(23)在压电驱动模块(21)的激励下,按照预设频率喷射液滴至器件印刷基板(5),并伴随着移动控制系统( 3 ) 中的移动控制台(32)的运动而运动,以喷射液滴覆盖至整个器件印刷基板(5);
印刷过程中,膜层优化系统(4)中的平行光源(43)发出的光线依次穿过变温承物台(41)、器件印刷基板(5)以及器件印刷基板(5)上的液滴层后,被光线接收器(45)获取;
光强分析模块(46)确定光线接收器获取的透射光光强,对比器件印刷基板(5)无液滴时的标准透射光光强,当时,判断液滴已覆盖至整个器件印刷基板(5);
温控调节器(42)对位于器件印刷基板(5)下方的温控微元(411)进行独立调温,控制相邻的温控微元使其具备温度梯度差异;
中央控制系统(1)通过相机(47)对整块器件印刷基板(5)进行图像采集,并进行处理,确定非均匀膜层处对应的温控微元的位置;
中央控制系统(1)根据非均匀膜层处对应的温控微元的位置通过控制移动控制台(32)将压电喷头(23)移动至该温控微元的上方,压电喷头(23)喷射液滴补充器件印刷基板(5)的非均匀膜层处,最终获得高平整度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809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