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式智能消杀机器人及消杀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8418.8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2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许家紫;王群京;李国丽;刘国华;文彦;韩琪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22 | 分类号: | A61L2/22;A61L2/24;A61L2/26;A61L9/14;G01S17/93;G01S17/931;G01S15/931;G01S15/93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杨学明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式 智能 杀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式智能消杀机器人及消杀的方法,包括轮式底盘、储液桶和喷雾系统;轮式底盘包括前轮转向系统、后轮驱动系统、避障导航系统、控制系统、电池、照明灯、双向语音对讲系统和报警器;双向语音对讲系统可实现双向语音对讲和智能循环播报,报警器在避障导航系统检测到有障碍物且无法避开时进行报警提示。利用直线电机实现前轮转向,差速电机实现后轮驱动,显著提高机器人的控制性和稳定性,同时适应室内外多场景;避障导航系统实现机器人对不同场景的自主避障和路径规划;同时设置多方位多个喷雾系统,喷洒覆盖范围广,配合电磁阀实现不同目标位置的精准杀菌消杀,避免重复喷洒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机器人,具体涉及一种轮式智能消杀机器人及消杀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球传染性疫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生命安全、社会正常秩序和经济稳定发展。公共场所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是我们进行疫情防控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医院,火车站,商场,校园等场所,若环境消杀不彻底将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目前,各大场所的消杀还是以人工作业为主,不仅效率低,成本大,还容易对消杀人员造成身体损伤。
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多款消杀防疫型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执行消杀防疫工作。中国专利文献CN111283652A公开了以履带式底盘为移动平台的消杀防疫机器人,可以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自动导航、自动喷洒药物,无需人工进行喷洒;中国专利文献CN202020260195.4公开了以驱动轮加万向轮为轮式移动平台的消杀机器人,具备智能寻路、自动控制、自动避障的智能化特点,同时能够进行人工设置、远程遥控和自我消杀。
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于:采用履带式底盘的消杀防疫机器人,其底盘的质量大,转弯半径大,机器人的灵活度不高,仅适用于室外或较大场所,应用受限;采用驱动轮加万向轮为轮式移动平台的消杀防疫机器人,万向轮灵活度过高,不便于控制,负载较小,需要频繁更换消杀水,多适用于室内场景。同时现有消杀机器人的雾化喷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不间断喷洒,喷洒范围受限,还容易造成喷洒面积的重复,效率低,浪费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轮式智能消杀机器人,该机器人控制性和稳定性优越,负载能力大,避障能力强,可以实现路径规划和高效精准杀菌消杀,适应室内外多场景。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轮式智能消杀机器人,包括轮式底盘、储液桶和喷雾系统;其中,轮式底盘包括前轮转向系统、后轮驱动系统、避障导航系统、控制系统、电池、照明灯、双向语音对讲系统和报警器;所述照明灯、双向语音对讲系统和报警器均设置在轮式底盘的前端,双向语音对讲系统可实现双向语音对讲和智能循环播报,报警器在避障导航系统检测到有障碍物且无法避开时进行报警提示;
所述前轮转向系统和后轮驱动系统用于消杀机器人的运转行进;
所述避障导航系统是由多个超声波传感器和激光雷达组成,超声波传感器分布在轮式底盘的前后左右,实现车体外360°范围内障碍物探测,当机器人遇到障碍时,超声波传感器会触发信号并反馈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障碍物信息自行调整行进路线,保证机器人有效避障;激光雷达设置在储液桶的上方,位于机器人的最顶端,利用激光雷达和算法实现三维建图,多点导航和路径规划;
所述控制系统分为上层控制系统和下层控制系统,上层控制系统用于接收超声波传感器、激光雷达、角度位移传感器、旋转编码器和液位传感器分别所探测的路径信息、转角、转速信息和液位信息,并结合探测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计算,下层控制系统用于发送指令控制直线电机,差速电机,水泵和电磁阀;
所述前轮转向系统包括前桥总成、车桥固定架、直线电机和角度位移传感器,前桥总成通过车桥固定架固定在轮式底盘的底部;直线电机通过铰接件与前桥总成连接,通过直线电机的往复运动拉动前轮进行转向;角度位移传感器设置在前轮转动轴上,实时监测前轮转向的角度,并传输给控制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未经安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84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用户需求的推荐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中控照明系统及中控光源故障报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