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挂车线控制单元和制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8097.1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99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龙志能;白东;龙元香;罗叔清;冯小明;彭嘉煌;黄万义;杨洪刚;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68 | 分类号: | B60T13/6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常柯阳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挂车 控制 单元 制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挂车线控制单元和制动系统,线控制单元设置于挂车制动系统内,其包括压力传感器、挂车控制阀、数据总线和紧急继动阀,压力传感器设置于靠近挂车气制动控制接口位置,并通过数据总线与挂车控制阀连接;压力传感器通过挂车气制动控制接口接收气制动信号,并将气制动信号转换为电制动信号;挂车控制阀和紧急继动阀均设置于挂车底盘上;挂车控制阀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发送的电制动信号,并根据电制动信号控制挂车制动状态。本发明能避免牵引车的脚制动阀引出的控制气媒介经过十几米的管路,降低延迟时间,从而有效解决挂车制动协调性问题,同时减少调节阀的使用,降低安装成本。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机动车制动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制动领域,尤其是一种挂车线控制单元和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挂车本身无动力驱动装置,其由牵引车提供牵引力。挂车在制动过程中存在主车与挂车制动协调性不好,容易发生折叠、甩尾、侧翻等影响行车安全的现象、轮胎磨损严重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挂车制动系统可通过匹配ABS防抱死制动系统进行缓解。然后,ABS防抱死制动系统虽然能有效缓解挂车制动效能和安全问题,但并未解决主挂不协调问题。
目前,通过主车的脚制动阀的引出对挂车制动动作的操作,通过挂车气制动控制接头进气,控制紧急继动阀的通断气来控制ABS调节阀的方案以实现汽车列车的制动的方式,由于主车的脚制动阀引出的控制气媒介经过十几米的管路,有一定的延时滞后性,容易产生侧滑、制动协调性差,易产生制动冲击,也不能有效解决挂车制动协调性不好问题,且该方式的ABS调节阀多,造成安装繁琐,增加主机厂安装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挂车线控制单元和制动系统,能够有效解决挂车制动协调性问题,同时降低安装成本。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挂车线控制单元,所述线控制单元设置于挂车制动系统内,所述线控制单元包括压力传感器、挂车控制阀、数据总线和紧急继动阀,其中:
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靠近挂车气制动控制接口位置,并通过所述数据总线与所述挂车控制阀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所述挂车气制动控制接口接收气制动信号,并将所述气制动信号转换为电制动信号;
所述挂车控制阀和所述紧急继动阀均设置于挂车底盘上;所述挂车控制阀用于接收所述压力传感器发送的电制动信号,并根据所述电制动信号控制挂车制动状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挂车线控制单元,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通过在挂车制动系统内嵌入设置挂车线控制单元,同时在线控单元内设置压力传感器、挂车控制阀、数据总线和紧急继动阀,并将压力传感器设置于靠近挂车气制动控制接口位置并与挂车控制阀通过数据总线连接,且挂车控制阀和紧急继动阀均设置于挂车底盘上,本实施例通过在挂车制动系统内嵌入设置挂车线控制单元,以避免牵引车的脚制动阀引出的控制气媒介经过十几米的管路,降低延迟时间,从而有效解决挂车制动协调性问题,同时通过集成的方式,减少使用过程中调节阀的安装次数,以降低安装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挂车控制阀包括数据总线接口和线控装置;所述数据总线接口的外部分别与挂车电端口、轮速传感器和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数据总线接口的内部与所述线控装置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挂车控制阀还包括调节阀,所述调节阀上设有第一控制口、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储气罐连接;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挂车制动气室的行车制动腔室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紧急继动阀上设有第二进气口、第二出气口和第二控制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挂车气制动进气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挂车控制阀的第一控制口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口与挂车气制动控制口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挂车控制阀用于接收牵引车的气制动信号,根据所述牵引车的气制动信号控制挂车制动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80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