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动力外骨骼的儿童下肢运动辅助康复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1470.0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1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杜青;于随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A61B5/021;A61B5/11;A61B5/389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杜蔚琼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动力 骨骼 儿童 下肢 运动 辅助 康复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动力外骨骼的儿童下肢运动辅助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康复系统主体;康复系统主体,包括运动能力评估模块、康复方案生成模块、辅助训练模块和病例管理模块;其中,病例管理模块,存储患儿的病历信息;运动能力评估模块,根据患儿的病历信息,获得运动能力评估结果;康复方案生成模块,根据运动能力评估结果,生成对应的个性化训练方案;辅助训练模块,将患儿训练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同步至病例管理模块。本发明提出了的系统,其康复周期完整,评价体系完善,辅助训练操作简单,能够产出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策略,并极大地丰富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数据库,易于脑瘫康复相关研究的成果产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康复器械领域,具体为用于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
背景技术
脑性瘫痪(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现代医学神经可塑性理论认为,通过向中枢神经不断重复传入一定强度的刺激,能够有效恢复中枢神经损伤后患儿不同程度的功能性行走能力。常规的脑瘫患儿下肢康复训练是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执行,以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案促使患儿完成特定运动,通过长期反复训练与再学习,以促进患儿神经肌肉功能发育,逐步获得行走能力。但这样的治疗方式对康复治疗师依赖程度高,且难以实现标准化以及较高的精确度,同时训练趣味性不强,患儿主动参与度不高,行走训练难度大,可造成巨大的人力、金钱、时间浪费。
动力外骨骼辅助治疗为脑瘫患儿持续有效的训练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但现有的基于脑瘫患儿辅助训练动力外骨骼的康复治疗方案,缺少完整的康复方案管理办法和统一准确的运动能力、康复评价体系,导致其康复疗效迥异,不利于相关脑瘫患儿辅助训练动力外骨骼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力外骨骼的儿童下肢运动辅助康复系统,其康复周期完整,评价体系完善,辅助训练操作简单,能够产出具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策略,并极大地丰富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数据库,易于脑瘫康复相关研究的成果产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动力外骨骼的儿童下肢运动辅助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康复系统主体;
上述康复系统主体,包括运动能力评估模块、康复方案生成模块、辅助训练模块和病例管理模块;
其中,上述病例管理模块,存储患儿的病历信息;
上述运动能力评估模块,根据患儿的病历信息,获得运动能力评估结果;
上述康复方案生成模块,根据运动能力评估结果,生成对应的个性化训练方案;
上述辅助训练模块,将患儿训练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同步至病例管理模块。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动力外骨骼的儿童下肢运动辅助康复系统,其特征还在于:
上述运动能力评估模块,包括GMFCS分级评价单元和量化评价单元;
上述GMFCS分级评价单元,对患儿运动能力做定性评估,获得初步分级结果;
上述康复方案生成模块,根据初步分级结果,生成初步训练方案;
上述量化评价单元,对患儿运动能力做量化评估,获得量化评估结果;
上述康复方案生成模块,根据量化评估结果,对初步训练方案中的参数进行调整,生成个性化训练方案。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动力外骨骼的儿童下肢运动辅助康复系统,其特征还在于:
获得上述量化评估结果的方法为:
S1.获取患儿的必要指标:年龄、BMI指数、肌力、关节运动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14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