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能动核电站额定电压300/500V计算机电缆及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15062.1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5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连瑞琦;潘茂龙;王秀玉;黄延江;宋怀旭;李代明;蔡延玮;李晗;许干成;陶文明;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华凌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18;H01B7/02;H01B7/00;H01B1/02;H01B7/28;H01B7/29;H01B7/295;H01B13/14;H01B13/24;H01B1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圣梅 |
地址: | 25022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动 核电站 额定 电压 300 500 计算机 电缆 生产 方法 | ||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非能动核电站额定电压300/500V计算机电缆及生产方法,包括:包括缆芯,所述缆芯包括至少一个对绞线组;所述对绞线组包括多个绝缘线芯结构,多个绝缘线芯结构和多个第一填充体对绞后绕包包带形成内芯结构,多个内芯结构构成缆芯,缆芯外依次包裹隔氧层,复合屏蔽层,耐辐射层和外护套层。本公开整体技术方案结构紧凑、稳定性好,护套层采用无卤低烟、耐辐照性交联聚烯烃,耐辐照性能及机械性能优良。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计算机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能动核电站额定电压300/500V计算机电缆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从保护资源,改善环境质量以及能源的可靠供应,核能具备明显的优势。
在核岛或核岛附近使用的电缆,必须满足阻燃、低烟、无卤和无腐蚀气体的要求。在核岛内使用的电缆必须通过LOCA试验(耐辐射试验),根据我国新制定的《核电站1E级电缆通用要求》标准要求,K1类电缆应通过设计基准事件试验,累积辐照剂量应至少达到850kGy;K2类电缆应通过设计基准事件试验,累积辐照剂量应至少达到250kGy。在要求严格的核电环境中,产品的设计开发更为重要。
随着国家对核电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我国核电站采用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对于核电站用电缆的要求也日益更新。自从AP1000(大于压水堆核电站)第三代核电技术登上历史的舞台,核电站用电缆又分为安全壳内和安全壳外用电缆,其中安全壳内用电缆除了要满足K1类电缆所有性能要求外,还要满足2370kGy的辐照剂量要求,以及60年的使用寿命。但随着核电站各种安全级别的提高,对电缆的安全要求也随之提高,特别是耐辐照剂量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电缆的结构、材料以及制备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AP1400大型压水堆核电机组是在消化、吸收、全面掌握我国引进的第三代先进核电AP1000非能动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再创新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功率更大的非能动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机组。因此,对于CAP1400核电站用电缆的要求也随之更高,特别是严酷环境中1E级电缆,需要满足2370kGy的辐照剂量要求,需在60年核电站设计寿命下指定的正常工况、异常工况,以及设计基准事故(DBA)工况所要求的时间内,始终能够满足所要求的信号传输功能及相关结构完整性要求。因此,如何开发出满足国产化核电站严酷环境中要求的电缆,是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非能动核电站额定电压300/500V计算机电缆,能有效满足三代非能动核电站CAP1400严酷环境用1E级电缆的使用环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非能动核电站额定电压300/500V计算机电缆,包括:
包括缆芯,所述缆芯包括至少一个对绞线组;
所述对绞线组包括多个绝缘线芯结构,多个绝缘线芯结构和多个第一填充体对绞后绕包包带形成内芯结构,内芯结构外依次包裹隔氧层,复合屏蔽层,耐辐射层和外护套层。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线芯与第一填充体的数量一致或者不一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线芯结构包括:至少一根导体,导体外壁挤包异质双层共挤绝缘层并和多个第二填充体对绞后并绕包有包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异质双层共挤绝缘层由辐照交联聚乙烯内绝缘层和辐照交联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外绝缘层叠加而成。
优选的,内绝缘层和外绝缘层厚度比为1:3。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氧层和外护套层材质不同。
进一步的,所述导体由镀锡铜丝绞合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华凌电缆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华凌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150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