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挖掘机智能施工引导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9600.6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73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颜伏伍;史长城;邹斌;唐陆奇;刘洋洋;邱祥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F3/28 | 分类号: | E02F3/28;E02F3/34;E02F3/36;E02F3/42;E02F3/43;E02F9/2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琳萍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挖掘机 智能 施工 引导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挖掘机智能施工引导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车辆驾驶室顶部安装两个GPS天线,主天线在后,副天线在前;
挖掘机车身、动臂、斗杆、铲斗铰链上分别安装高精度动态倾角传感器,车身动态倾角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身俯仰和横滚角度,动臂动态倾角传感器用于检测动臂的倾角,斗杆动态倾角传感器用于检测斗杆绕轴的倾角;铲斗动态倾角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动臂、斗杆、铲斗的倾角;
微型计算机按设定频率读取GPS系统和高精度动态倾角传感器的数据并进行运算处理,并将计算得到的挖掘机坐标、铲尖坐标和姿态信息进行显示,并且在三维地形图上实时显示挖掘机作业轨迹图像、已挖方量、待挖方量、当前挖掘深度、目标挖掘深度、当前坡度、目标坡度信息;
所述当前坡度信息通过铲背测量,包括如下步骤:
S1:以GPS主天线支点O0、动臂支点O1、斗杆支点O2、铲斗支点O3、铲尖正中央处O4为中心,分别建立五个坐标系;GPS主天线坐标系的主天线支点O0位于车身上;
S2:测量动臂支点O1在GPS主天线坐标系中的位置xd、yd、zd;
S3:测量动臂长度l1,斗杆长度l2,铲斗长度l3的值;
S4:读取车身倾角传感器AS0的值,经处理后,得到车身俯仰θfb和横滚角度或左右倾斜角度θlr;
S5:读取动臂上倾角传感器AS1的值,经处理后得到动臂上倾角θ1;
S6:读取斗杆上倾角传感器AS2的值,再根据动臂上倾角θ1,经处理后得到斗杆上倾角θ2;
S7:读取铲斗倾角传感器AS3的值,再根据斗杆上倾角传感器AS2的值,经处理后得到铲斗倾角θ3;
S8:将以上测量所获得的xd、yd、zd、l1,l2,l3、θfb、θlr、θ1、θ2、θ3的值代入改进后的D-H算法,得到基于GPS主天线坐标系的铲尖坐标x,y,z和铲尖姿态角ξ,ξ是铲斗与斗杆铰接点与铲斗斗齿尖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改进的D-H算法公式如下:
车辆坐标系:
xveh=xd;
yveh=yd+cos(l1cos(θ1+θfb)+l2cos(θ1+θ2+θfb)+l3cos(θ1+θ2+θ3+θfb));
zveh=zd+sin(l1cos(θ1+θfb)+l2sin(θ1+θ2+θfb)+l3sin(θ1+θ2+θ3+θfb));
基于车身GPS的坐标系:
其中,R是应用欧拉公式获得的旋转矩阵,其中θfb是车身的俯仰角,θlr是车身的横滚角,由车身传感器获得,θ0是车身与正北方向的夹角,由GPS获得;
S9:根据铲尖姿态角ξ,经下式几何运算处理后,可得到铲背姿态角α3;将铲背紧贴在坡面上,利用铲背姿态角α3来测量坡度,实现铲背测坡功能:
ξ=θ1+θ2+θ3;
α3=180-ξ-α2;
其中α2为铲斗与斗杆铰接点与铲斗斗齿尖连线与铲背面之间的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960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