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受电弓弓头和受电弓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6837.9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8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茂;林佳慧;杨泽锋;魏文赋;阴国锋;陈琦琛;杨林;李豪;黄樟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5/20 | 分类号: | B60L5/2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受电弓弓头 受电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受电弓弓头和受电弓,所述受电弓弓头包括两个碳滑板、弓头支撑座以及位于所述两个碳滑板之间的弓角,两个所述碳滑板通过两个滑板支撑座支撑固定,所述弓头支撑座平行于两个所述碳滑板的延伸方向并固定于两个所述滑板支撑座之间,所述受电弓弓头还包括导轨,所述导轨固定于所述弓头支撑座和所述滑板支撑座上并连接所述弓角,并且,所述弓角可相对于所述导轨滑动。本发明所提供的受电弓弓头和受电弓,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受电弓弓角与受电弓弓盆之间绝缘性能弱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受电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受电弓弓头和受电弓。
背景技术
高速列车的动力来源是通过受电弓与接触网之间的滑动接触获取的,因此,弓网关系影响着列车的运行安全。由于接触网上存在有线岔、锚段关节等不平顺的部位,会使得高速列车在运行过程中,接触网钻到受电弓弓头下方,从而使得接触网或受电弓一方受损,进而发生弓网事故。
为了防止弓网事故的发生,通常沿受电弓弓头的长度方向上,在其两侧对称设置受电弓弓角以引导不平顺部位,使其平滑过渡。但采用此种方法,一旦受电弓处于降弓状态,且支撑绝缘子的绝缘性能正常时,受电弓的弓角距离列车车顶(即受电弓弓盆,由空心铝型材拼接而成,与列车外壳焊接为一整体并接地)较近,二者之间的绝缘强度相对薄弱,况且受电弓长期暴露在户外,极易受到综合环境的影响,从而绝缘性能进一步下降,进而发生受电弓弓角与车顶的闪络、放电现象。
目前,国内外对受电弓弓角方面研究较少,受电弓弓角与车顶间的闪络、放电现象对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产生巨大威胁,因此,亟需对提升受电弓弓角与受电弓盆之间绝缘性能做出发明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电弓,以解决现有受电弓弓角与受电弓弓盆之间绝缘性能弱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受电弓弓头,所述受电弓弓头包括两个碳滑板、弓头支撑座以及位于所述两个碳滑板之间的弓角,两个所述碳滑板通过两个滑板支撑座支撑固定,所述弓头支撑座固定于两个所述滑板支撑座之间,所述受电弓弓头还包括导轨,所述导轨固定于所述弓头支撑座和所述滑板支撑座上并连接所述弓角,并且,所述弓角可相对于所述导轨滑动。
可选择地,所述导轨与所述弓角通过滑槽滑动连接。
基于上述方案,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受电弓,所述受电弓包括上述的受电弓弓头。
可选择地,所述受电弓还包括受电弓弓盆、底架、连接所述受电弓弓盆和所述底架的支撑绝缘子、设置于所述底架上方的气动升降弓机构、以及位于所述受电弓弓头与所述底架之间的升降臂,所述气动升降弓机构驱动所述升降臂带动所述受电弓弓头切换于升弓状态和降弓状态。
可选择地,所述升降臂包括上臂,所述上臂连接所述受电弓弓头,所述受电弓还包括弓角侧导杆,所述弓角侧导杆包括与所述上臂固定连接的固定端,以及连接所述弓角的切换端,所述切换端具有使得所述弓角伸展的第一位置,以及使得所述弓角收缩的第二位置;在所述升弓状态,所述升降臂带动所述弓角侧导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弓角伸展;在所述降弓状态,所述升降臂带动所述弓角侧导杆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弓角收缩。
可选择地,所述升降臂还包括连接所述上臂和所述底架的下臂部、上导杆和下导杆,所述上臂和所述下臂部可转动连接,所述上导杆一端与所述上臂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板支撑座铰接,所述下导杆一端固定于所底架,另一端与所述上臂铰接,所述气动升降弓机构连接所述下臂部并驱动所述升降臂运动。
可选择地,所述气动升降弓机构包括节流阀、空气过滤器、电磁阀、调压阀、两个压力传感器和气囊,其中,所述节流阀安装在所述空气过滤器进气口前,所述空气过滤器通过所述电磁阀与所述调压阀相连接,两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空气过滤器进气口和调压阀之后,所述气囊通过气路与所述调压阀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68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