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去污机器人的旋风分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4857.2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9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文;张陈材;石志彬;段淙凯;吴淑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核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04 | 分类号: | B04C5/04;B04C5/103;B04C5/185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蓄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44 | 代理人: | 洪涛 |
地址: | 572733***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去污 机器人 旋风 分离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去污机器人的旋风分离装置,包括收集部件、旋风分离器和双头空气放大器,收集部件包括外筒和内筒,外筒和内筒顶部设计为开口结构,外筒设有凸起,内筒可从外筒顶部开口放入内部凸起上;旋风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套筒,壳体设有进料口,壳体内设有导向板,壳体与外筒拆卸式连接,壳体设有出料口,且底部伸入内筒内并紧密贴合;双头空气放大器上分别设有进气口和进尘口,进气口与外部气源连接,进尘口与外部粉尘收集源连接,双头空气放大器与进料口拆卸式连接。本发明收集放射性粉尘时能屏蔽放射性粉尘产生的核辐射,同时能将放射性粉尘的固体颗粒和空气分离,提高分离效果,便于排放,避免污染空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电设备去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去污机器人的旋风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核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表面会粘附大量具有污染的放射性物质,为了防止核设备表面沾染的放射性物质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需要将核设备的表面放射性物质去除。目前,激光去污技术作为表面去污的新一代去污处理技术,由于其二次废物产生量少、可以进入狭小空间工作以及易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在金属表面深度去污和放射性热点去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广泛应用于核电设备去污领域。
目前,激光去污机器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粉尘中的空气和固体颗粒未提前进行分离,仅通过高效空气过滤器进行过滤,过滤器堵塞较快需要频繁更换降低下游高效空气过滤器的使用寿命,且增加使用成本,同时,放射性固体颗粒产生的核辐射也容易威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激光去污机器人的旋风分离装置,解决现有的激光去污机器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粉尘中的空气和固体颗粒未提前进行分离,仅通过高效空气过滤器进行过滤,过滤器堵塞较快需要频繁更换增加成本的问题,通过设置的收集部件、旋风分离器和双头空气放大器使本装置的成本大大降低,且增加下游高效空气过滤器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激光去污机器人的旋风分离装置,包括收集部件、旋风分离器和双头空气放大器,
所述收集部件包括射线屏蔽材料制成的外筒和耐腐蚀金属材质制成的内筒,所述外筒和内筒顶部设计为开口结构,所述外筒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内筒可从所述外筒顶部开口放入内部凸起上;
所述旋风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中间内设有套筒,所述壳体上部外壁设有至少一个进料口,所述壳体内设有绕着所述套筒从上至下依次递减的呈螺旋状的导向板,所述壳体与所述外筒顶部开口拆卸式连接,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出料口,且底部伸入所述内筒内并与所述内筒顶部开口紧密贴合;
所述双头空气放大器设计呈管道状,所述双头空气放大器上分别设有进气口和进尘口,所述进气口与外部气源连接,所述进尘口与外部粉尘收集源连接,所述双头空气放大器与所述进料口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射线屏蔽材料为铅或其合金材料。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耐腐蚀金属材质为不锈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壳体上部设计呈圆柱状,下部设计呈漏斗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导向板上倾斜设置有位于所述进料口处的引流板,所述引流板与所述旋风分离器内壁的切向夹角角度为25-45度,且所述引流板与所述套筒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进料口的个数为3个,3个所述进料口等距间隔设置,每个所述进料口均拆卸式连接有所述双头空气放大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壳体外壁铺设有铅质屏蔽层。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壳体下部外壁套设有第一密封套,所述第一密封套套设在所述内筒的顶部开口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核电有限公司,未经海南核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48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