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器件、制备方法以及温度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7110.6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39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贺家煜;宁策;李正亮;胡合合;黄杰;姚念琦;赵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10K59/60 | 分类号: | H10K59/60;H01L23/544;H01L21/66;H10K71/70;H10K71/00;H10K59/00;H10K5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曹娜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器件 制备 方法 以及 温度 检测 | ||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器件、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以及温度检测方法,该显示器件具体包括:显示面板以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间隔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发光层的一侧,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根据检测到的暗电流强度确定出所述显示面板该位置的温度,以对所述显示面板上不同位置的温度进行检测,若检测出上述任何一个温度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时,则说明此时显示面板温度过高,此时仅需向终端发送此时显示面板温度过高,需要进行关机降温的提醒信息即可,以提醒用户对显示面板进行关机处理,综上所述,采用本方案的设计可以有效避免由于自身高温引起被烧毁的问题,延长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器件、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以及温度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亦称作OLED)通常包含阳极、阴极和夹在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有机电致发光(EL)单元。有机EL单元包含至少一个空穴输送层(HTL)、发光层(LEL)和电子输送层(ETL)。OLED因其驱动电压低、亮度高、视角广和用于全色显示器和其他应用的能力而引人注目,且应用非常广泛。
但是,随着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使用,其将产生大量的热,从而导致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温度升高,当温度超出其可以承受的阈值时,将会导致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被烧毁,缩短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件、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以及温度检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随着长时间的使用,显示器件由于自身产生的高温被烧毁的问题。
(一)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器件,包括:显示面板以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间隔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发光层的一侧,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根据检测到的暗电流强度确定出所述显示面板该位置的温度,以对所述显示面板上不同位置的温度进行检测。
可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TFT驱动层以及光敏器件,所述光敏器件设置于所述TFT驱动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光敏器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光敏组件以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TFT驱动层相贴合。
可选的,所述光敏组件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TFT驱动层的源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内,所述光敏组件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边缘和所述源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边缘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范围为10μm-15μm。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光敏组件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内,且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边缘和所述光敏组件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边缘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为小于等于1.5μm。
可选的,每个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TFT驱动层之间均设有有机阻挡层,每个所述有机阻挡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每个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一一对应覆盖。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边缘与所述有机阻挡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边缘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范围为3μm-6μm。
可选的,所述有机阻挡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边缘与所述光敏组件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边缘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范围为5μm-7μm。
可选的,所述有机阻挡层满足以下至少一个条件:
固化温度范围为250℃-270℃;
热分解温度范围为350℃-470℃。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器件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显示面板;
制备多个温度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71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