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药用艾灸灸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39968.4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51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周红娟;陈锦秀;许永智;陈焰南;邓丽金;吴怡龙;翁美华;胡静温;林柏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用 艾灸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药用艾灸灸疗装置,属于中医医疗艾灸器具领域,其包括艾灸器具、夹紧机构、固定机构、伸缩机构、控温机构和消毒机构。所述艾灸器具的外围固定安装有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和伸缩机构,所述艾灸器具的外围固定安装有控温机构,所述艾灸器具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消毒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夹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夹紧机构,在夹紧机构和固定机构的配合下,使用者在艾灸时就不需要用手扶着艾灸器具,缓解了使用者在艾灸时的疲劳感,通过设置控温机构,能够避免使用者在使用该中药用艾灸灸疗装置的时候因温度过高而被烫伤,也能够避免艾灸器具内部的温度过低,从而保证了艾灸的疗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医医疗器具领域,尤其是一种中药用艾灸灸疗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其通过在艾叶中添加中药粉剂,利用艾叶的燃烧温度配以中药疗效,以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紊乱的人体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传统的艾灸灸疗器具多为一体式的结构,即通过两根带子与人体相连,或者直接手持艾灸的灸条进行操作,这两种方案均不便于一个人长时间进行操作,而且长期用手举着进行艾灸非常的疲累,容易造成医疗安全隐患,另外,传统的艾灸灸疗器具也不具备很好的消毒功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便利、省力且维护方便的中药用艾灸灸疗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中药用艾灸灸疗装置,包括艾灸器具、夹紧机构、固定机构和伸缩机构,所述艾灸器具的外围固定夹持在夹紧机构上,所述夹紧机构的下部与伸缩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的伸缩机构与固定机构连接;
所述的夹紧机构包括一对夹板、第一转轴和扭簧,所述一对夹板的中部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的扭簧的一侧与第一转轴中部固定且扭簧的一端与其中一夹板的一端相抵,扭簧的另一端与另一夹板的一端相抵,所述艾灸器具的外围夹持在一对夹板的另一端之间;
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底座、支撑杆、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固定杆,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中心垂直设置有螺丝,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开设有螺纹槽且通过螺纹槽与螺丝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上部通过第二转轴与固定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一号转轴的外围转动连接有夹板,所述固定杆远离第二转轴的端部通过第三转轴与伸缩机构连接;
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伸缩电机、连接壳体,所述的固定杆远离第二转轴的端部设有U形内凹结构且所述的连接壳体设置在所述的U形内凹结构中,所述的第三转轴穿入到固定杆的U形内凹结构中,将连接壳体转动连接在固定杆的U形内凹结构中,所述的伸缩电机于连接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夹紧机构的第一转轴沿其轴向延伸并与伸缩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方案还包括控温机构;所述的控温机构包括感温圈、转筒,所述的转筒和感温圈均套设在艾灸器具的外围,所述的感温圈为热致变色示温材料制成,所述艾灸器具的周侧对应转筒的套设部位开设有通风口,所述的转筒的外壁上对应通风口开设有通孔,由转筒的旋转,令通风口与通孔错位或对正。
作为一种较优的选择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的感温圈为TMC牌Thermax系列可逆变示温条卷曲形成的环状示温条,其工作探测显色温度范围为50~100 ℃。
作为一种较优的选择实施方式,优选的,所述通风口的口径与通孔的口径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未经福建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399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半导体制冷箱
- 下一篇:一种可移动位置的钻头激光打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