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药用艾灸灸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839968.4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51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周红娟;陈锦秀;许永智;陈焰南;邓丽金;吴怡龙;翁美华;胡静温;林柏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用 艾灸 装置 | ||
1.一种中药用艾灸灸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艾灸器具(1)、夹紧机构(2)、固定机构(3)和伸缩机构(4),所述艾灸器具(1)的外围固定夹持在夹紧机构(2)上,所述夹紧机构(2)的下部与伸缩机构(4)固定连接,所述的伸缩机构(4)与固定机构(3)连接;
所述的夹紧机构(2)包括一对夹板(201)、第一转轴(202)和扭簧(203),所述一对夹板(201)的中部通过第一转轴(202)转动连接,所述的扭簧(203)的一侧与第一转轴(202)中部固定且扭簧(203)的一端与其中一夹板(201)的一端相抵,扭簧(203)的另一端与另一夹板(201)的一端相抵,所述艾灸器具(1)的外围夹持在一对夹板(201)的另一端之间;
所述的固定机构(3)包括底座(301)、支撑杆(304)、第二转轴(305)、第三转轴(307)和固定杆(306),所述底座(301)的上端面中心垂直设置有螺丝(302),所述支撑杆(304)的底部开设有螺纹槽(303)且通过螺纹槽(303)与螺丝(302)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杆(304)的上部通过第二转轴(305)与固定杆(30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轴(202)的外围转动连接有夹板(201),所述固定杆(306)远离第二转轴(305)的端部通过第三转轴(307)与伸缩机构(4)连接;
所述伸缩机构(4)包括伸缩电机(401)、连接壳体(402),所述的固定杆(306)远离第二转轴(305)的端部设有U形内凹结构且所述的连接壳体(402)设置在所述的U形内凹结构中,所述的第三转轴(307)穿入到固定杆(306)的U形内凹结构中,将连接壳体(402)转动连接在固定杆(306)的U形内凹结构中,所述的伸缩电机(401)与连接壳体(402)固定连接,所述夹紧机构(2)的第一转轴(202)沿其轴向延伸并与伸缩电机(401)的驱动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用艾灸灸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控温机构(5);所述的控温机构(5)包括感温圈(501)、转筒(502),所述的转筒(502)和感温圈(501)均套设在艾灸器具(1)的外围,所述的感温圈(501)为热致变色示温材料制成,所述艾灸器具(1)的周侧对应转筒(502)的套设部位开设有通风口(503),所述的转筒(502)的外壁上对应通风口(503)开设有通孔(504),由转筒(502)的旋转,令通风口(503)与通孔(504)错位或对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药用艾灸灸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温圈(501)为TMC牌Thermax系列可逆变示温条卷曲形成的环状示温条,其工作探测显色温度范围为50~100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药用艾灸灸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503)的口径与通孔(504)的口径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用艾灸灸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消毒机构(6),所述消毒机构(6)包括连接板(601)、气罐(602)、通气管(603)、连接架(604)、气泵(605)、抽气管(606)和输气管(607),所述的气罐(602)内容置有弱酸性次氯酸气体,所述的气罐(602)通过连接板(601)固定连接在艾灸器具(1)一侧,气罐(602)的出气端与通气管(603)一端连通,所述的气泵(605)通过连接架(604)固定在艾灸器具(1)一侧,所述气泵(605)的进气端通过抽气管(606)与通气管(603)另一端连接,气泵(605)的出气端与输气管(607)一端连接,输气管(607)的另一端连通至艾灸器具(1)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中药用艾灸灸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罐(602)为设置在艾灸器具(1)远离其灸疗端的端部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用艾灸灸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转轴(305)为杆部末端带有螺纹的螺纹转轴,所述的第二转轴(305)依序穿过固定杆(306)和支撑杆(304)并与支撑杆(304)螺纹连接,所述的支撑杆(304)对应设有与第二转轴(305)适配的螺纹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未经福建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83996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半导体制冷箱
- 下一篇:一种可移动位置的钻头激光打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