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夹心式轨道用作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99201.X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20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冯浩人;王鑫;王亮;王瑞锋;金家楣;郝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02 | 分类号: | H02N2/02;H02N2/04;H02N2/0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韩天宇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心 轨道 用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夹心式轨道用作动器,作动器包含第一至第四矩形梁、第一至第二连接螺栓、第一至第二调节螺柱、第一至第二弹簧、第一至第二螺帽、第一至第二压电元件组和4x+4个驱动足,第一至第二压电元件组均包含m个面内弯振压电元件单元和2n个面外弯振压电元件单元。第一连接螺栓、第一矩形梁、第一压电元件组、第二矩形梁形成上梁,第二连接螺栓、第三矩形梁、第二压电元件组、第四矩形梁形成下梁;4x+4个驱动足设置在上梁下侧面、下梁上侧面,用于抵住轨道上下表面、在驱动时使得作动器沿轨道运动。本实用新型体积较小、维修方便、小型化,利用压电驱动控制简便、定位精度高的特点,提高系统的可控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电驱动技术和运载作动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心式轨道用作动器。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等自动化运输设备已越来越多,目前常见的是步进式运载轨道装置,具有可靠性高,起停和反转响应速度快的特点,但是结构比较大,定位精度还不够,随着自动化运载装置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对轨道作动器的小型化提出了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一种夹心式轨道用作动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夹心式轨道用作动器,包含第一至第四矩形梁、第一至第二连接螺栓、第一至第二调节螺柱、第一至第二弹簧、第一至第二螺帽、第一至第二压电元件组、以及4x+4个驱动足,x为自然数;
所述第一至第四矩形梁均为长方体,均包含第一至第四侧面以及第一至第二端面,第一至第四侧面依次相连,第一侧面平行于第三侧面,第二侧面平行于第四侧面;
所述第一矩形梁和第四矩形梁在靠近其第一端面处设有贯穿其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且平行于其第二端面的调节通孔,第一矩形梁和第四矩形梁在其第二端面的中心设有平行于其第一侧面的螺纹孔;所述第二矩形梁和第三矩形梁沿其轴线设有沉头通孔;
所述第一至第二压电元件组均包含m个面内弯振压电元件单元和2n个面外弯振压电元件单元, n个面外弯振压电元件单元、m个面内弯振压电元件单元、n个面外弯振压电元件单元依次层叠,m、n均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面内弯振压电元件单元和面外弯振压电元件单元均包含两片沿厚度方向极化、中心设有通孔的二分区矩形压电元件,压电元件两个分区的极化方向相反,且两片压电元件的极化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连接螺栓依次穿过第二矩形梁的沉头通孔、第一压电元件组后和第一矩形梁的螺纹孔螺纹相连,将第一压电元件组固定在第一矩形梁、第二矩形梁之间,第一矩形梁和第二矩形梁的第一至第四侧面对应平齐;所述第二连接螺栓依次第三矩形梁的沉头通孔、第二压电元件组后和第四矩形梁的螺纹孔螺纹相连,将第二压电元件组固定在第三矩形梁、第四矩形梁之间,第三矩形梁和第四矩形梁的第一至第四侧面对应平齐;所述第一连接螺栓、第一矩形梁、第一压电元件组、第二矩形梁形成上梁,所述第二连接螺栓、第三矩形梁、第二压电元件组、第四矩形梁形成下梁;
所述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分别套在所述第一调节螺柱、第二调节螺柱上;所述第一调节螺柱一端和所述第三矩形梁的第一侧面垂直固连、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矩形梁的调节通孔后和所述第一螺帽螺纹相连;所述第二调节螺柱一端和所述第二矩形梁的第三侧面垂直固连、另一端穿过所述第四矩形梁的调节通孔后和所述第二螺帽螺纹相连;
所述第一、第二压电元件组中,面内弯振压电元件单元中压电元件的二分区方向平行于第一矩形梁的第一侧面,面外弯振压电元件单元中压电元件的二分区方向平行于第一矩形梁的第二侧面;
第一、第二压电元件组中,相同位置的面内弯振压电元件单元的极化方向相反,相同位置的面外压电元件单元的极化方向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992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