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桩柱式桥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53383.0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02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邓秦峰;杨平波;蒲翠玲;宋萍;何广宝;董党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交科桥梁隧道加固维护工程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2 | 分类号: | E01D19/02;E01D19/08;E03F5/14;E03F3/02;E02D27/42;E02D2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阳光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1 | 代理人: | 李满红 |
地址: | 03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桩柱式 桥梁 结构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桩柱式桥梁结构,包括:下水管,下水管设置在桥面主体的下方,且向桩柱结构延伸,下水管的上端与桥面主体的排水孔相连通;排水管,排水管设置在桩柱结构上、且沿桩柱结构的高度方向布置;过滤箱组件,过滤箱组件具有过滤箱基座、下过滤箱、弹簧和第一过滤箱,过滤箱基座与排水管的上端通过卡箍连接在一起,下过滤箱的导向管活动设置在过滤箱基座的第三连接孔内,弹簧套设在导向管上且抵挡在上孔的底面与下过滤箱的上连接部的下端面之间,第一过滤箱的筒体的下部的环形凸台活动连接在下过滤箱的上端的上连接孔内,筒体的上部的第二连接孔活动套设在下水管的下端的圆台上。本申请提供的桩柱式桥梁结构的过滤箱组件,清理拆装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桩柱式桥梁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桩柱式桥梁结构。
背景技术
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桶型的构筑物,为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行业,桥梁亦引申为跨越山涧、不良地质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设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物,桩柱式桥梁结构是目前重要的基础建设项目之一,而桥梁结构的排水是桥梁建设及设计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排水结构设计不合理就可能导致桥梁丧失通车功能。
已公开专利CN201720541612.0公开了一种一种桩柱式桥梁结构,属于桥梁建设领域,包括桥面主体及桩柱结构,桩柱结构连接于桥面主体下方并支撑桥面主体;其特征在于,桥面主体上开设有多组排水结构,每一组排水结构包括对称设于桥面主体两侧的排水孔;桥面主体下方具有连通排水孔的下水管,下水管延伸至桩柱结构,桩柱结构上沿其高度方向布置有排水管,排水管及下水管通过过滤箱密封相连,且过滤箱与排水管及下水管均可拆卸相连;过滤箱为两端开口的箱体结构,过滤箱的底端具有贯穿其横截面的过滤网。其中,过滤箱与下水管通过连接圈相连,而连接圈是条状的结构,两端通过螺丝固定相连之后形成圈状的结构,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过滤箱进行清理时,工人需要先用工具将连接圈拆卸下来,对过滤箱进行清理,再将连接圈安装上去,操作麻烦,同时,桥梁周围的环境一般比较复杂,而螺丝相对较小,拆卸时容易掉落遗失,对过滤箱进行清理时间长。
综上所述,如何方便工人对过滤箱进行清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桩柱式桥梁结构,解决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过滤箱清理过程麻烦,连接圈上的螺丝容易掉落遗失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桩柱式桥梁结构,包括:下水管,所述下水管设置在桥面主体的下方,且向桩柱结构延伸,所述下水管的上端与桥面主体的排水孔相连通;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桩柱结构上、且沿桩柱结构的高度方向布置;过滤箱组件,所述过滤箱组件具有过滤箱基座、下过滤箱、弹簧和第一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基座与所述排水管的上端通过卡箍连接在一起,所述下过滤箱的导向管活动设置在所述过滤箱基座的第三连接孔内,所述下过滤箱的下端安装有精过滤网,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管上、且位于所述过滤箱基座的上孔内、并且抵挡在所述上孔的底面与所述下过滤箱的上连接部的下端面之间,所述第一过滤箱的筒体的下部的环形凸台活动连接在所述下过滤箱的上端的上连接孔内,所述筒体的上部的第二连接孔活动套设在所述下水管的下端的圆台上,所述环形凸台内设有粗过滤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粗过滤装置具有骨架层和粗滤网层,所述粗滤网层连接在所述骨架层的上部,所述粗滤网层具有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上设置有若干个缝隙,若干个缝隙均由所述本体部的中心位置向所述本体部的边缘延伸,并将所述本体部划分成若干个瓣状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骨架层具有环形圈和若干个支撑片,若干个支撑片倾斜设置在所述环形圈上。
更进一步地,若干个支撑片的前端连接在所述环形圈的内壁上,相邻的两个支撑片连接在一起,若干个支撑片的末端形成一中心漏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片与部分环形圈围成第二漏孔。
更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支撑片的前端与另一部分环形圈之间围成第一漏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交科桥梁隧道加固维护工程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山西交科桥梁隧道加固维护工程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33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隐私信息保护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页岩开采生态监测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