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磷光主体材料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18001.0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94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7 |
发明(设计)人: | 何锐锋;吴灿洁;杨曦;宋晶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09/86 | 分类号: | C07D209/86;C07D403/04;C07D405/14;C07D409/04;C07D409/14;C07D471/04;C07D487/04;C07D491/048;C07D495/04;C07D495/10;C07D497/04;C07D498/04;C07D51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孔翰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磷光 主体 材料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光主体材料,所述的磷光主体材料至少包含一种电子传输型(N型)主体材料H1及一种空穴传输型(P型)主体材料H2,其中H1和H2分别选自通式(1)和通式(2)所述的结构,按照本发明所述的磷光主体材料,运用于有机电子器件中时,能够有效地平衡电荷的传输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从而有利于提高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为提高有机电子器件的效率和寿命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0月18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910991248.1、发明名称为“一种磷光主体材料及其在有机电子器件中应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子器件功能材料,尤其涉及一种磷光主体材料及其在有机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特别是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具有质轻、主动发光、视角广、对比度高、发光效率高、能耗低、易制备柔性和大尺寸面板等优异性能,被业界视为最有希望的下一代显示技术。
为了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各种基于荧光和磷光的发光材料体系已被开发出来,使用荧光材料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可靠性高的特点,但其在电气激发下其内部电致发光量子效率被限制为25%,这是因为电流产生的激子的单重激发态和三重激发态的比例为1:3。与此相反,使用磷光材料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已经取得了几乎100%的内部电致发光量子效率,因此磷光发光材料的开发已被广泛研究。
发光材料(客体)可与基质材料(主体)一起用作发光材料以改善颜色纯度、发光效率和稳定性。由于当使用主体材料/客体体系作为发光器件的发光层时,主体材料对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和特性影响很大,因此主体材料的选择很重要。
就主体材料而言,主体材料在发光层中主要发挥着能量传输的作用。主体材料需要有合适的HOMO 和LUMO能级,能够降低电子和空穴注入的势垒;主体材料的三线态能级要高于发光客体材料的三线态能级,可防止能量的回转;主体材料需要有一定的电荷传输平衡能力,让激子复合区域集中在发光层中心,实现高的能量利用效率和器件稳定性。
目前,4,4’-二咔唑-联苯(CBP)是已知的最广泛用做磷光物质的主体材料。近年来,日本先锋公司 (Pioneer)等开发了一种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使用BAlq(二(2-甲基)-8-羟基喹啉合-4-苯基苯酚铝(III))、菲罗啉(BCP)等化合物作为基质。
在现有材料设计中,人们倾向于双主体材料设计成双极性传输的主体,有益于电荷传输的平衡,利用双极性传输的分子做主体,能够获得不错的器件性能。但所获得的器件性能和寿命仍有待提高。
因此,现有技术,主体材料,特备是磷光主体材料解决方案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双主体类型的磷光主体材料及其在有机电子器件中的应用,旨在解决现有的有机电子器件性能及器件寿命偏低的问题。
本发明涉及一种磷光主体材料,至少包含一种N型主体材料H1及一种P型主体材料H2,所述N型主体材料H1选自如通式(1)所示的结构:
其中:
Ar1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为6-60的芳香基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为6-60的杂芳香基团,且Ar1至少包含一个缺电子基团;
Ar2、Ar3、Ar4分别独立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为6-30的芳香基团,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原子数为6-30的杂芳香基团,N和Ar3的连接位置可以是Ar3上的任意一碳原子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80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分散功能性河蟹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测垂装置及测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