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能耗智能微型茶叶加工设备及茶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05087.7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1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程斌;李建马;彭礼云;蒋建祥;程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上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耗 智能 微型 茶叶 加工 设备 方法 | ||
1.一种低能耗智能微型茶叶加工设备,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机架包括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第一安装区上设有导轨和对茶叶进行杀青、理条和炒干加工的锅体组件,第二安装区上设有用以带动锅体组件沿导轨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驱动组件,锅体组件包括锅框和设在锅框内部的若干个制茶锅,制茶锅远离锅框开口端的一侧敷贴有加热组件,第二安装区设有用以调节加热组件的加热温度的控制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智能微型茶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若干个制茶锅沿锅框的长度方向密排布置,制茶锅的截面为异形半圆状,制茶锅靠近驱动组件一侧的斜率大于制茶锅远离驱动组件一侧的斜率,制茶锅远离驱动组件一侧的锅体向外延伸并凸出制茶锅截面圆心所在的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智能微型茶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滑轨包括中空的油槽和沿油槽长度方向布置在油槽内的导向滑杆,锅框靠近导轨的一侧设有支撑件,支撑件上固定连接有可沿导向滑杆长度方向往复滑动的滑套组焊件,滑轨的数目为两个且沿锅框的宽度方向对称布置在锅框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能耗智能微型茶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滑套组焊件包括板状的连接端和套筒状的滑动端,连接端与支撑件的侧平面通过内六角杯头螺栓相连,内六角杯头螺栓的数目为三个且呈等边三角形状布置,连接端和支撑件之间设有矩形板状的连接片,套设在导向滑杆外周面上的滑动端与导向滑杆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能耗智能微型茶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导向滑杆上间隔套设有两个滑套组焊件,油槽靠近支撑件的一端设有油槽盖,油槽盖包括呈“T”型的本体,本体包括沿油槽宽度方向布置的竖直段和沿油槽长度方向布置的水平段,水平段部分覆盖油槽的开口端,水平段远离竖直段的一侧设有与油槽的侧平面焊接固定的翻边,竖直段将油槽的开口端分隔为两个滑动空间,两个滑套组焊件分别位于一个滑动空间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智能微型茶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制茶锅的内壁上设有沿制茶锅周向间隔布置的若干个长条状凸台,凸台的长度方向与锅框的宽度方向一致,加热组件包括敷贴在制茶锅外壁上的电贴膜,制茶锅的外壁上涂覆有黑色涂料,制茶锅与锅框之间填充有保温棉,制茶锅的外壁上固定有可与控制面板进行信号交互的热电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能耗智能微型茶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电机带轮、被动带轮、偏心轮和连杆组焊件,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的电机带轮通过皮带驱动被动带轮转动,被动带轮通过主轴带动偏心轮同步转动,一端与偏心轮外缘相连的连杆组焊件的另一端与支撑件相连,第二安装区上设有用以支撑主轴的立式座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低能耗智能微型茶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偏心轮远离被动带轮的一侧设有与主轴平行的第一连接杆,连杆组焊件包括连接杆和分别设在连接杆两端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一套筒与第一连接杆之间设有深沟球轴承,支撑件上设有可装入第二套筒的槽型支撑座,连接销穿过第二套筒的内环将第二套筒与支撑座转动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能耗智能微型茶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锅框包括锅框本体和沿锅框本体宽度方向设在锅框本体一侧的出茶墙板,出茶墙板与支撑件转动相连,出茶墙板的外侧设有对出茶墙板限位的出茶门组焊,出茶门组焊包括沿出茶墙板长度方向布置的限位杆,限位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与锅框本体转动相连的转动限位件,转动限位件远离锅框本体的一侧设有出茶门卡规。
10.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低能耗智能微型茶叶加工设备的茶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顺序执行步骤:
(1)摊青:将茶树的新鲜茶叶摊放4~8小时,使茶叶含水量为72~70%;
(2)杀青:通过控制面板打开电贴膜对制茶锅进行预热,待制茶锅温度达到190℃时,将经步骤(1)处理的茶叶放入制茶锅,在190~200℃下杀青3~5分钟,杀青后控制茶叶的含水量为50~46%;
(3)风选:利用横风吹分处于下落状态中的茶叶,同时吹去茶叶中的杂物,并收集不同落点的茶叶予以分级;
(4)回潮:回潮1~2小时,使得回潮后的茶叶水分均匀,控制茶叶的含水量为50~55%;
(5)理条:将经步骤(4)处理的茶叶放入制茶锅,在150~160℃下进行次理条8~12分钟,使得茶叶的含水量为42~38%;
(5)炒干:在120~130℃下炒干14~16分钟,炒干后茶叶的含水量为20~16%;
(6)二次回潮:回潮18~22分钟,回潮后的茶叶含水量为12~16%;
(7)二次炒干:将经步骤(6)处理的茶叶放入制茶锅中在75~85℃下炒干6~9分钟,二次炒干后茶叶的含水量为5~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上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上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508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