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门内水切组件及其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00520.2 | 申请日: | 2019-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00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华;赵云;刘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吉奥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74 | 分类号: | B60J10/74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台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门 内水切 组件 及其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门内水切组件及其汽车,包括侧门玻璃,由车门外板和外窗框加强板组成的外门板,由上部端头与翻边构成的门护板,设置在门护板内的车门内板和内窗框加强板,卡套在车门外板和外窗框加强板的顶部接缝处的外水切,以及卡套在车门内板和内窗框加强板的接缝处、且顶部挂接在门护板上的内水切,卡套在车门内板和内窗框加强板的顶部接缝处的内水切骨架,设置在内水切骨架内、且挤压在车门内板与内窗框加强板顶部接缝处的第一卡接唇边和第一卡接小翅,一端均设置在内水切骨架的侧边缘、且另一端滑动贴合在侧门玻璃上的上披风和下披风,与翻边底部卡接的凹槽,挂接在上部端头上的第一支撑唇边,本实用新型具有适合线下安装和外观良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窗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车门内水切组件及其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内水切主要有两种安装方式,一种是固定在在车门内护板上端处,另一种是安装在车门内板及内窗框加强板上。第一种安装在车门护板上,因难于控制内水切与侧门玻璃的距离,玻璃升降过程中内水切容易窜动影响玻璃升降品质而逐渐淘汰。第二种安装在车门钣金上,容易控制内水切与侧门玻璃距离,可以保证玻璃升降运动顺畅和稳定,但通常门护板上部端头翻边覆盖在内水切上方,内水切通过增加缓冲小唇边或者U型槽与门护板在侧门玻璃切线方向卡接固定。在实际应用中,因制造工艺和门护板结构限制,门护板上部端头翻边无法完全延伸到前后两端型面,整车装配完成后透过侧门玻璃可能会看到内水切两端的空洞,产生视觉上的缺陷。此外当车门装配在总装主线上进行,因内水切和门护板需要分别安装到车门钣金上,则需求工位较多,会影响生产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内水切组件,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门内水切组件,所述车门包括侧门玻璃,由车门外板和外窗框加强板组成的外门板,与外门板相对于侧门玻璃布设、由上部端头与翻边构成、且上部截面呈T字型的门护板,以及设置在门护板内、且顶部接缝处采用焊接的车门内板和内窗框加强板;所述车门内水切组件包括卡套在车门外板和外窗框加强板的顶部接缝处的外水切,以及与外水切相对布设在侧门玻璃的两侧、下部卡套在车门内板和内窗框加强板的接缝处、且顶部挂接在门护板上的内水切;
所述内水切包括卡套在车门内板和内窗框加强板的顶部接缝处、且截面呈门字型的内水切骨架,设置在内水切骨架内、相对布设、且挤压在车门内板与内窗框加强板顶部接缝处的第一卡接唇边和第一卡接小翅,一端均设置在内水切骨架的侧边缘、且另一端滑动贴合在侧门玻璃上的上披风和下披风,开设在内水切骨架的顶部、且与翻边的底部卡接的凹槽,以及底部与内水切骨架的顶部一体成型、且挂接在上部端头上的第一支撑唇边。
进一步地,所述外水切包括卡套在车门外板和外窗框加强板的顶部接缝处、且截面呈门字型的外水切骨架。
进一步地,所述车门内水切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外水切骨架内、相对布设、且挤压在车门外板和外窗框加强板顶部接缝处的第二卡接唇边和第二卡接小翅。
进一步地,所述外水切骨架下部设置有分别卡套在车门外板与外窗框加强板上的挂接唇边和挂接小翅。
更进一步地,所述车门内水切组件,还包括一端设置在外水切骨架的侧边缘、且另一端滑动贴合在侧门玻璃上的披风,且所述披风与侧门玻璃间的夹角不大于°。
优选地,所述内水切骨架采用硬度为±HA的聚丙烯材料,所述上披风、下披风、第一卡接唇边与第一卡接小翅均采用硬度为±HA的三元乙丙橡胶材料。
优选地,所述上披风与下披风表面均设置有一层橡胶绒毛,所述上披风与下披风靠近侧门玻璃的一侧均朝向上方、并采用平行设置,且所述上披风和下披风与侧门玻璃间的夹角均不大于°。
一种汽车,包括车门内水切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吉奥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吉奥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005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