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过检测引脚通断实现防篡改检测的无源NFC防伪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145145.5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48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曹雪林;张家聪;江崭;王毓金;熊振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纳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G06Q3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106 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昌源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检测 引脚 实现 篡改 无源 nfc 防伪 芯片 | ||
本新型提出了一种通过检测引脚通断实现防篡改检测的无源NFC防伪芯片,包括NFC信号处理单元及其上连接的两个外接引脚,两个外接引脚分别连接天线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NFC信号处理单元即NFC标签芯片,包括CPU及其连接的NFC基带、存储器和电源模块;防伪芯片还包括防篡改控制单元,所述防篡改控制单元包括防篡改控制电路和与其连接的两个防篡改检测引脚,所述两个防篡改检测引脚外部连接有篡改检测传感器。本实用新型通过NFC芯片内存储的商品相关信息可以验证商品真伪和进行商品溯源工作;通过芯片的防篡改安全机制可以有效防止芯片被转移重复利用;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法成本低廉,可以有效的解决商品防伪、跟踪溯源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商品防伪和溯源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通过可激活的动力源实现防篡改检测功能的NFC防伪芯片,可用于商品防伪、溯源。
背景技术
近场通讯,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技术,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连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的。通过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的功能,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移动支付、电子票务、门禁、移动身份识别、防伪等应用。
近年来NFC芯片大量应用于包装盒技术,NFC的加入使得包装盒对用户更加友好,使得人机交互更为便捷,也促使智能包装逐渐应用于物联网领域。
目前实际应用中的NFC防伪措施存在易伪造、转移等特点,容易被破解使得普通NFC防伪措施已经逐渐变成易被低成本复制的“摆设”型技术手段,不能够起到真正的防伪目的,更谈不上高品质的溯源需求,使得市场上的高品质原厂商品及其企业信用受到了来自假货赝品的不断冲击和挑战,商品销售受到了严重的挤压,企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影响。也有采用易碎标签的方式增强防伪性能,但是易碎标签仅是损毁了感应天线,标签芯片是不容易被损坏的,这导致标签芯片可以重新绑定天线,伪造新的产品包装,不能很好的起到防伪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通过检测引脚通断实现防篡改检测的无源NFC防伪芯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完善解决商品防伪功能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通过检测引脚通断实现防篡改检测的无源NFC防伪芯片,包括NFC信号处理单元和防篡改控制单元,所述NFC信号处理单元包括CPU及其连接的NFC基带、存储器和电源模块,以及连接外部天线的外接引脚;所述防篡改控制单元包括防篡改控制电路和与其连接的两个防篡改检测引脚,所述两个防篡改检测引脚外部连接有篡改检测传感器,所述篡改检测传感器为一个易碎的导线网络或者一次性的触发开关,防篡改控制电路可通过防篡改检测引脚检测篡改检测传感器的通断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芯片中标准NFC功能由天线、射频接口、数字基带、控制和运算单元组成;所述天线通过双向数据总线连接射频接口,处理与阅读器的模拟接口连接部分,所述射频接口通过双向数据总线连接数字基带处理NFC通信数字信号;所述控制与运算单元通过双向数据总线连接数字基带,协调处理芯片内部所有单元,完成标准NFC的所有功能,此部分电路完全兼容ISO14443 协议,可以与通常阅读器或NFC手机兼容;所述防篡改功能单元由时钟电路、上电复位电路、防篡改控制电路、防篡改检测引脚组成,其中防篡改检测引脚与防篡改控制电路连接;时钟电路、上电复位电路、防篡改控制电路共同连接控制与运算单元,完成防篡改动态检测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防篡改检测引脚内部连接芯片内部防篡改控制电路,外部连接常闭的篡改检测传感器;芯片检测到防篡改检测引脚的电路断开立刻激活芯片内部防篡改控制电路,置位相应标志位,通过内部逻辑控制,此标志位一经置位不能更改。
作为优选,所述NFC标签芯片的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编码,唯一编码在芯片生产中写入,不可更改,标签中还可存储商品相关信息。
作为优选,所述NFC标签在触发篡改检测防护机制后还可以正常读取信息,但是标签中的防篡改安全标记位已经置位,可通过读写器确认相关信息,此标记位置位后不可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纳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纳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1451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