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下保护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07788.5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83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钱鸿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何红信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保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发动机下保护板,包括保护板本体,保护板本体设置有机油孔、滤芯孔、波箱油孔、进风口和出风口,机油孔、滤芯孔和波箱油孔上设有的盖板,盖板一侧通过合页与保护板本体连接,盖板另一侧通过螺丝与所述保护板本体连接;保护板本体设有容纳发动机凸出部分的凸起部,在凸起部的板面上设有凸出的箭头压痕、异形压痕和能够提高板体结构强度的跨越凸起部横向面的加强筋,加强筋从凸起部表面凸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这种发动机下保护板,结构强度高,与车体底部配合良好,能够起到发动机的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下保护板。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位,也是整个汽车的动力来源。因此,发动机的保护对于汽车和驾乘人员安全保障很有必要。目前,公认的对汽车发动机的保护措施就是安装汽车发动机保护板,而现有汽车通常用的基本都是硬塑、树脂、钢质等汽车发动机保护板,这些传统汽车发动机保护板均不能考在保护发动机的同时又可以做到下沉安全功能。考虑材料结实性和驾乘人员的安全性未能全面做到,而且其板体与原车发动机底盘不匹配,最主要是由于螺丝固定点与汽车发动机是一体式连接,并且受到材质和工艺等影响,这些汽车发动机保护板无法实现真正下沉功能。如果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发生碰撞会引起发动机不能下沉,让发动机冲到驾驶室,伤害驾驶人员,造成事故更加严重。
硬塑护板:价格较为便宜,生产工艺简单,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材质护板容易破碎冬季更是如此,本身就易受损伤破碎之后无法修复起不到长期的保护作用。优点:重量轻、价格低;缺点:容易损坏,易老化。发动机下沉:因为这个材质本身比较易坏,所以一般不会影响发动机下沉。
树脂护板:相较第一代材质虽然耐用性有所提升,但其主要材质任然是塑料,只是生产时用量配比不同,产品本身较软,无法真正起到防撞作用,硬塑护板的缺点在第二代树脂材质上任然存在。优点:重量轻、价格低;缺点:容易损坏、受热胀冷缩等温度影响会发生性质变化。发动机下沉:与第一代产品一样,比较易坏,所以一般不会影响发动机下沉。
钢质护板:钢质护板相较前两代护板,防撞耐用性能有了明显提升,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深受顾客和4S店欢迎,但材质本身也存在缺陷,所以目前已经逐渐被市场所淘汰。优点:抗冲击性强;缺点:重量沉,有明显噪音共振。发动机下沉:影响发动机下沉,容易出现人身安全隐患。
专利文献中曾公开一种汽车下护板,板体的中央设有与发动机相配合的凹槽面板,四周设有固定安装孔,板体的上方设有一个安装支座;凹槽面板上设有纵横交织的加强筋;凹槽面板的中间设有一排散热孔;固定安装孔的周围为一块水平的增厚加强区;保护板本体一体成型。增厚加强区与板体的交界处为圆弧形结构。由于板体处于发动机部位,需要经受高温,板体的内、外表面涂覆有耐热层。板体的材质为增强聚丙烯与玻璃纤维的复合,通过聚丙烯与玻璃纤维复合。
上述公开的下护板采用增强聚丙烯与玻璃纤维的复合材料,加工过程要求较高,需要注塑成型且后处理,对于异形结构需要后期再处理,使其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且在实际使用中,根据其材质特点,无论是结构强度还是韧性和抗摩擦性能均不良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下保护板。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发动机下保护板,包括保护板本体,保护板本体设置有机油孔、滤芯孔、波箱油孔、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机油孔、滤芯孔和波箱油孔上设有的盖板,盖板一侧通过合页与保护板本体连接,盖板另一侧通过螺丝与保护板本体连接;保护板本体设有容纳发动机凸出部分的凸起部,在凸起部的板面上设有凸出的箭头压痕、异形压痕和能够提高板体结构强度的穿过凸起部横向面的加强筋,加强筋从凸起部表面凸出,保护板本体的四周设置有多个安装孔,保护板本体一侧的安装孔外侧设置有矩形齿,安装孔内嵌入减震垫圈;保护板本体与发动机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垫层。优选的,保护板本体具体由锰钢或者铝镁合金制成。
优选地,保护板本体具体由锰钢或者铝镁合金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钱鸿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钱鸿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077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弯头推制机
- 下一篇:用于车辆的机盖锁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