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氧化硫废气的净化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571801.1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86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蔡佳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全龙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50 | 分类号: | B01D53/50;B01D53/80;B01D45/14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钱卫佳 |
地址: | 2365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硫 废气 净化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硫废气的净化处理装置,一种二氧化硫废气的净化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多管旋风除尘器、第二多管旋风除尘器、输风管道和喷雾干燥塔;第一多管旋风除尘器、喷雾干燥塔和第二多管旋风除尘器之间通过输风管道顺次连接;第一多管旋风除尘器和第二多管旋风除尘器内部均安装有若干旋风子,旋风子顶端均设有旋风子管,且相邻的旋风子管之间固定连接有盖板,盖板垂直方向的顶连接有输风管道,输风管道另一端连接有喷雾干燥塔;干燥喷雾塔内部顶端安装有喷头,喷头入口处设有碱性料浆输送管,且碱性料浆输送管一端固定连接有料浆泵。本实用新型低成本,能够资源化,而且操作管理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二氧化硫废气的净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二氧化硫是常见的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二氧化硫污染主要由能源消耗引起,而经济发展又离不开能源的支持,我国能源构成又以煤为主,而大量燃烧含硫量较高的煤是导致二氧化硫大量排放和严重污染的重要因素。如果不予去除而直接排入大气将会形成酸雨,污染环境;尤其是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的国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就更大,所以必须将废气中的硫化物脱除。《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表明,从1990年起我国大中城市的大气污染较严重,小城镇的大气污染也有加重的趋势,近年来雾霾天气的范围和程度均有所增强。在二氧化硫气体的净化处理方面,国内外已进行过大量研究。
而今国内外已有多种除尘脱硫的方法和设备,多见干式和湿式,或者转换其他燃烧方法来除尘脱硫;在烟气除尘脱硫系统中,大多数企业均采用布袋式除尘、电除尘和旋风除尘等技术,而布袋式除尘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布袋式除尘对烟气的净化确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布袋式除尘器本身也有一定的缺点:一、布袋滤料质量不过关,布袋使用寿命短;二、布袋式除尘器的二次污染严重,直接危害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三、破损布袋的检测难度大,更换和维修时要停产,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因此,大气污染的治理急需低成本,能够资源化,操作管理简单的脱硫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氧化硫废气的净化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二氧化硫废气的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多管旋风除尘器、输风管道和喷雾干燥塔;所述多管旋风除尘器包括第一多管旋风除尘器和第二多管旋风除尘器,且第一多管旋风除尘器、喷雾干燥塔和第二多管旋风除尘器之间设有输风管道,并且通过输风管道顺次连接;
所述第一多管旋风除尘器和第二多管旋风除尘器内部均安装有若干旋风子,旋风子顶端均设有旋风子管,且相邻的旋风子管之间固定连接有盖板,盖板垂直方向的顶端设有出风口,出风口外部连接有输风管道,输风管道另一端连接有喷雾干燥塔;
所述干燥喷雾塔内部顶端安装有喷头,喷头入口处设有碱性料浆输送管,且碱性料浆输送管一端固定连接有料浆泵;干燥喷雾塔底部与第二多管旋风除尘器之间设有若干引风机,并通过输风管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多管旋风除尘器表面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且进风口和出风口外部均连接有输风管道,且输风管道内部设有送风机。
优选的,所述第一多管旋风除尘器与喷雾干燥塔之间的输风管道内设有空气加热器,加快干燥粉尘。
优选的,所述干燥喷雾塔外表面安装有热风分配器,提高粉尘干燥效率,以及使粉尘干燥更加均匀。
优选的,所述第一多管旋风除尘器、第二多管旋风除尘器和干燥喷雾塔底部均安装有锁气器,防止除尘过程中漏风,影响除尘效率。
优选的,所述锁气器底部均安装有储尘仓,便于及时清理过滤后的粉尘,避免造成多管旋风除尘器堵塞,影响生产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多管旋风除尘器和第二多管旋风除尘器底部均设有机架,便于稳固机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全龙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全龙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5718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