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能源储能电池箱箱体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22046.6 | 申请日: | 2019-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15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杨云;王仰正;千文科;叶新宇;祝灿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7;H01M10/655;H01M10/6557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6 | 代理人: | 王增全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箱体本体 新能源 储能电池 底面 电池技术领域 隔板 隔板插入 固定单元 电池箱 插槽 本实用新型 侧面设置 固定线路 热量均匀 散热口 散热 夹层 内壁 箱盖 体内 散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新能源储能电池箱箱体,现有电池箱箱体散散热不均,新能源储能电池箱箱体,包括箱体本体和箱体本体上方的箱盖,所述箱体本体中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电池箱的固定单元,各所述固定单元之间设置有通道,所述箱体本体下方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距离箱体本体底面8mm‑10mm的高度并与箱体本体底面之间形成夹层,所述箱体本体侧面设置有供隔板插入箱体本体内的插槽,所述箱体本体内部,与插槽相对的一面内壁设置有供隔板插入并固定的卡槽,所述箱体本体底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线路的卡扣,增加散热口保持热量均匀散发,在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新能源储能电池箱箱体。
背景技术
目前,在储能系统使用的电池中,多为大容量的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进行串并联形成高电压和高容量的电池组,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寿命长、质能比大、无记忆效应、无污染等优点,在电力储能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锂离子电池高度集中并共同工作将产生大量热量,电池箱产生的热量在箱体内不容易散发出去。
目前,常用的散热方式有自然冷却、风冷和水冷,其中,自然冷却是让热量通过空气自然散去,这种方式易实现、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随着锂电池向着高能量密度、大倍率充放电的方向发展,电池箱箱体内部空间封闭,电池箱排布集中,内部空气流动形不强,出风口少导致散热不及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新能源储能电池箱箱体,解决现有电池箱箱体散热口少,导致散热不均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新能源储能电池箱箱体,包括箱体本体和箱体本体上方的箱盖,所述箱体本体与箱盖之间保持间隔,用于散热,所述箱体本体中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电池箱的固定单元,各所述固定单元之间设置有通道,各所述通道将箱体本体中的空腔分隔开形成固定单元,单个固定单元的大小与所要安装的电池箱型号保持一致,固定单元的设置可稳固电池箱,避免箱体在受外力的情况下电池箱错位发生碰撞,所述通道为带有空腔的两块横向设置的板体和两块竖向设置的板体拼合而成的“井”字形框,组成通道的各板体连接处相连通,在通道内形成一个可供空气流通的通路,且各板体表面设置有供空气通过的气孔,空气在通道及通道表面气孔中相互交换,所述通道端部连通箱体本体内外,通道内的大量热空气主要由连通箱体本体的外部出口向外排出,通道内的空气与箱体本体外部的空气并无固定流通线路,冷热空气的交换在接口与通道表面上的气孔的作用下随机交换,电池箱组散发在箱体本体内的热量由组成通道的板体表面的气孔进入通道内相连通的空腔中,并与箱体本体外部空气进行交换,通道本身在箱体本体内纵横排布并带有多路出入口,相比较现有电池箱箱体能够加快空气交换速度,利于散热,多路出口在冷热空气随机交换的状态下,增加碰撞点,便于整个箱体本体中的空气维持平衡度,避免散热不均造成的元器件过热受损,所述箱体本体下方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距离箱体本体底面8mm-10mm的高度并与箱体本体底面之间形成夹层,所述箱体本体侧面设置有供隔板插入箱体本体内的插槽,所述箱体本体内部,与插槽相对的一面内壁设置有供隔板插入并固定的卡槽,所述隔板从插槽内入口进入水平向箱体本体内插放,直至一端插入卡槽中固定,所述隔板长度大于箱体本体长度,所述隔板远离卡槽的一端透出箱体本体外,所述隔板与箱体本体底面之间的夹层用于连通电池箱的线路通过,既可以将线路产生的热量与电池箱分隔开,另一方面,便于线路摆放,所述隔板表面设置多个供线路通过的通孔,所述箱体本体底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线路的卡扣,所述卡扣为开口向上的塑料扣,各所述卡扣呈“C”形,开口小,在线路从卡扣的开口处穿过时,开口处变形,即可防止线路脱离卡扣,卡扣本身也不会挤压线路造成线路受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科技学院,未经黄河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2220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瓶车的防盗蓄电池
- 下一篇:一种新型圆柱电芯固定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