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下穿隧道船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60313.1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38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向龙;田志宇;林国进;郑金龙;田尚志;唐协;李泳伸;丁尧;蔚艳庆;聂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何强;杨冬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墙 扶壁墙 船槽 基坑 槽体 底板 本实用新型 槽体结构 回填 下穿 钢筋 钢筋混凝土结构 整体受力性能 隧道 路面结构层 材料用量 侧壁包围 使用寿命 使用性能 受力性能 隧道施工 外侧设置 性能影响 纵向分布 工程量 回填土 土压力 外侧面 底壁 抗浮 弯矩 沿槽 | ||
本实用新型下穿隧道船槽结构,属于隧道施工领域,目的是改善槽体的受力性能,确保船槽结构的使用性能。包括设置于基坑内的槽体;槽体呈U形,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两侧的侧墙,侧墙的外侧面、基坑的底壁以及基坑的侧壁包围形成用于回填土石的回填区;在回填区内设置有多道扶壁墙,多道扶壁墙沿槽体纵向分布,各道扶壁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且各扶壁墙的钢筋与侧墙的钢筋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侧墙的外侧设置扶壁墙增大了侧墙的刚度,降低了土压力作用下侧墙的弯矩,提高了槽体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避免槽体结构性能影响路面结构层的使用寿命;利于减少船槽结构的材料用量和工程量;同时,增加结构自身重量,能起到一定的抗浮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施工领域,具体的是下穿隧道船槽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城市干道节点上多采用立体交通形式,如设置高架桥或者下穿隧道。当下穿隧道地下水为较浅时,船槽段通过采用传统的U型槽体结构,即如图1所示,由底板11和位于底板11两侧的侧墙12包围形成开口朝上的U形槽,路面结构层则铺设于U形槽内支撑于底板11上。然而,该结构由于侧墙12呈悬臂结构,在外侧土压力的作用下,弯矩过大,不利于结构受力,并且当侧墙12弯矩过大时,会造成侧墙12和底板11增加厚度以及钢筋含量,造成工程量巨大。同时在地下水位较低的情况下,U型槽体结构浮力大,容易造成结构上浮,此时需要增设抗拔桩等抗拔结构,同样造成施工周期长,工程量大等缺点,且质量不容易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下穿隧道船槽结构,改善槽体的受力性能,确保船槽结构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下穿隧道船槽结构,包括设置于基坑内的槽体;所述槽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呈U形,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两侧的侧墙,侧墙的外侧面、基坑的底壁以及基坑的侧壁包围形成用于回填土石的回填区;在所述回填区内设置有多道扶壁墙,多道扶壁墙沿槽体纵向分布,各道扶壁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且各扶壁墙的钢筋与侧墙的钢筋相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回填区还设置有脚板,所述脚板沿槽体的纵向贯通,且脚板一侧与侧墙的底端固定连接成一体,另一侧垂直于侧墙向外延伸;所述脚板与槽体为一体浇筑成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扶壁墙位于脚板上方,且扶壁墙的底部与脚板经其内部的钢筋固定连接成一体。
进一步的,沿槽体横向,所述扶壁墙底部的宽度等于所述脚板的宽度。
进一步的,多道扶壁墙沿槽体纵向等间距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基坑为放坡开挖形成的上口大下口小的梯形基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下穿隧道船槽结构,通过在侧墙的外侧设置扶壁墙增大了侧墙的刚度,降低了土压力作用下侧墙的弯矩,提高了槽体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避免槽体结构性能影响路面结构层的使用寿命;还使得在承受同样侧向土压力的情况下,侧墙的厚度及配筋量远小于传统槽体,即便增加了扶壁墙的材料用量,也小于传统船槽结构的材料用量和工程量;同时,扶壁墙的设置,使得回填区内回填土石对扶壁墙产生一定的下压力,从而增加结构自身重量,能起到一定的抗浮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中,槽体1、底板11、侧墙12、扶壁墙2、脚板3、基坑4、回填区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未经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603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水平位移根式组合挡土结构
- 下一篇:一种地下室外墙的后浇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