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保型废塑料薄膜再生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139024.3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61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冯治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治平 |
主分类号: | B29B17/00 | 分类号: | B29B17/00;B29B17/02;C02F9/14;B01D53/85;B01D53/44;B01D5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731 广东省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塑料薄膜 再生 处理 设备 | ||
1.一种环保型废塑料薄膜再生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回收的物料进行撕碎和干筛的物料撕碎干筛模块、用于对撕碎干筛后的碎料进行清洗除杂的碎料清洗模块、用于将塑料和易于成浆状物的粘附物进行分离的强力去污装置、用于对分离后的物料进行再生处理的再生处理模块以及用于对物料回收处理的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的环保处理模块;
其中,所述物料撕碎干筛模块、碎料清洗模块以及强力去污装置依次连接;所述再生处理模块包括用于对强力去污装置分离出来的塑料进行再生处理的再生造粒模块以及用于对强力去污装置分离出来的易于成浆状物的物质进行过滤的浆状物过滤模块;
所述环保处理模块包括用于对碎料清洗模块产生的污水以及强力去污装置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的污水处理模块,以及用于对再生造粒模块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的废气处理模块;其中,所述强力去污装置产生的污水包括由强力去污装置分离出来的塑料在进入再生造粒模块之前脱出的污水以及由浆状物过滤模块产生的污水,由污水沉淀模块进行预处理,再进入所述污水处理模块处理,经过污水处理模块处理后获得的清水输送至碎料清洗模块或/和强力去污装置重复使用;
所述强力去污装置包括外筒、设置在外筒内的转轴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凸出的多个齿状物,每个齿状物沿着转轴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多个齿状物沿着转轴的圆周方向分布;所述外筒在水平方向半圆处将其分为上半圆区和下半圆区,所述上半圆区设有若干个第一进水口;所述下半圆区上均匀布满排水孔;所述外筒的内壁上设有凸出的齿状物,转轴上的齿状物和外筒上的齿状物之间有空隙,所述外筒上的齿状物呈莱福线状;沿着物料的输送方向,外筒的前端的上方设置有入料口,后端的下方设置有排塑料薄膜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废塑料薄膜再生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碎料清洗模块与污水处理模块之间设有除油隔渣模块,该除油隔渣模块包括清洗池、设置在清洗池中的用于将沉渣和浮渣排出清洗池的排渣装置、用于将污水中的油质从清洗池中排出的排油装置以及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出清洗池的排水装置,其中,沿着污水的流动方向,所述清洗池被划分为除油除渣区以及排水区,其中,所述清洗池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进水口,所述第三进水口与所述除油除渣区连通;所述除油除渣区与排水区之间设置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包括沿着污水流动方向竖直设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连通;
所述排渣装置、排油装置以及排水装置沿着污水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其中,所述排渣装置和排油装置在所述除油除渣区;所述排水装置设置在所述排水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废塑料薄膜再生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沉淀模块包括投放药剂的投药机构、将药剂和污水进行混合的混合区、药剂与污水中的杂质进行凝聚的混凝区、絮凝物进行沉淀的沉淀区以及用于收集上清液出水的集水区等;设置在与集装箱外形尺寸一致的框架内;其中,所述混合区包括混药罐和设置在混药罐内的扰流搅拌机构,所述混药罐中设有用于将污水通进混药罐中的第二进水口和用于将与药剂混合后的污水通往混凝区的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设置在混药罐侧壁的上端,且与混药罐的内壁相切;所述沉淀区的底部设有用于将沉淀物排出的排出口;沿着水流的方向,所述混药罐、混凝区、沉淀区和集水区依次连接;所述投药机构设置在混药罐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保型废塑料薄膜再生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区包括溶药区和混药区;所述混药罐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混药罐和第二混药罐,所述第一混药罐的内腔构成所述溶药区,第二混药罐的内腔构成所述混药区;
所述第二进水口设置在第一混药罐上,所述出水口设置在第二混药罐上;两个混药罐的底部之间设有相互连通的中间通道;所述投药机构设置在第一混药罐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型废塑料薄膜再生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处理模块包括废气吸收冷凝模块和废气净化模块,所述废气吸收冷凝模块包括吸收冷凝罐,该吸收冷凝罐的内腔构成冷凝室,该冷凝室下端设有废气进气口和布气管,上端设有废气排气口;所述冷凝室内设有降温用的冷却盘管,吸收冷凝罐上设有溶液补充进口,冷凝室内的溶液与待处理废气进行接触式冷凝和对废气进行洗气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治平,未经冯治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13902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