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气发动机的催化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3714.6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2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欢;朱赞;钟浪;韦钻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F01N13/00;F01N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王洪娟 |
地址: | 537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 发动机 催化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发动机的催化器结构,包括TWC催化器和ASC催化器,所述TWC催化器的出口设有与所述TWC催化器的入口连接的缩口管,所述缩口管上设有氧传感器。本发明的燃气发动机的催化器结构,结构设计合理,催化方便、提高氨气催化率、降低氨气排放,使用缩口的催化器对发动机的尾气进行处理,可以将TWC催化器后的尾气混合起来,让少量的氧气与NH3充分混合后进入ASC反应,有效解决因O2缺少且混合不均匀导致的NH3催化不充分,降低发动机尾气排放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阀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燃气发动机的催化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排放法规对发动机排放限值的要求日趋严格,尤其是国六排放要求,通过发动机本体技术较难达到排放限值要求,需要借助一定的后处理装置净化发动机尾气排放。国六燃气发动机除了原国五的NOx、CO、THC之外,新增了PM、PN、NH3,而因在三元催化器在混合气过浓时会产生如下反应:H2O+CO→H2+CO2,NO+H2→NH3,不可避免的产生部分的NH3,这部分NH3难以满足当前阶段的排放要求。因此,为降低燃气机的NH3排放,增加了ASC(氨逃逸催化器)。ASC内部反应原理为:NH3+O2→N2+H2O,该反应需要适量的O2。燃气发动机为保证NOx排放,一般在过浓的燃气混合气燃烧,尾气中O2含量非常少,分布不均匀,NH3没有足够的O2进行反应,排放仍会比较高。
现有技术方案是采用直筒式催化器进行发动机尾气的催化,TWC出口气体往往未能够充分混合,就直接进入了ASC,部分区域因缺氧,NH3无法被催化,造成NH3排放高。为了达标国六排放要求,当前方案需要空燃比达到非常高的控制精度,避免混合气过浓,而为了达到这么高的控制精度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空气管理的标定控制,而且,为配合高的控制精度,发动机零部件的一致性控制也需要严控。当前方案不仅加长了试验开发周期,还对零部件一致性要求提高,增加了产品的开发及投放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某些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催化方便、提高氨气催化率、降低氨气排放的燃气发动机的催化器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气发动机的催化器结构,包括TWC催化器和ASC催化器,所述TWC催化器的出口设有与所述TWC催化器的入口连接的缩口管,所述缩口管上设有氧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TWC催化器为筒状结构,所述TWC催化器的后端逐渐收缩的设有与所述缩口管连接的第一过渡部。
更进一步的,所述ASC催化器为筒状结构,所述缩口管的后端逐渐扩张的设有与所述ASC催化器的筒体连接的第二过渡部。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渡部和第二过渡部为锥形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氧传感器设于所述缩口管的中间位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TWC催化器的进口端设有进气接头,所述ASC催化器的出口端设有出气接头。
更进一步的,所述进气接头、出气接头分别设于所述TWC催化器、ASC催化器的中心处。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燃气发动机的催化器结构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燃气发动机的催化器结构,催化方便、提高氨气催化率、降低氨气排放,使用缩口的催化器对发动机的尾气进行处理,可以将TWC催化器后的尾气混合起来,让少量的氧气与NH3充分混合后进入ASC反应,有效解决因O2缺少且混合不均匀导致的NH3催化不充分,降低发动机尾气排放量;缩口管上布置氧传感器,使得氧传感器可以直接监测TWC催化器出口的氧浓度,更有利于发动机的空燃比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燃气发动机的催化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37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向复合角度引导模
- 下一篇:一种用于课后学习的作业发布方法及系统